绿野泉流,青林白土,布谷催耕。
正赤帝司天,勾芒谢令,微风送暖,好雨新晴。
田鼓鼍鸣,社尊牛饮,朝趋南亩每家倾。
纵目里,鳞编原陌,绮散沟塍。本来懒拙无能。
但觉心、和与物都平。
况茇舍亲时,幽禽一啭,油幢张处,古木皆荣。
攘馌分尝,解衣行劳,谁辩是方伯农氓。
看仆?,浑忘呼唱,亦解人情。
绿野泉流,青林白土,布谷催耕。
正赤帝司天,勾芒谢令,微风送暖,好雨新晴。
田鼓鼍鸣,社尊牛饮,朝趋南亩每家倾。
纵目里,鳞编原陌,绮散沟塍。本来懒拙无能。
但觉心、和与物都平。
况茇舍亲时,幽禽一啭,油幢张处,古木皆荣。
攘馌分尝,解衣行劳,谁辩是方伯农氓。
看仆?,浑忘呼唱,亦解人情。
这首《沁园春·首夏省耕》描绘了明代初夏时节,王慎中巡视农田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以及农事活动的繁忙与有序。
开篇“绿野泉流,青林白土,布谷催耕”,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图。绿野之上,泉水潺潺,青翠的树林与洁白的土地相映成趣,布谷鸟的啼声催促着农人开始耕作。接着,“正赤帝司天,勾芒谢令,微风送暖,好雨新晴”,进一步渲染了初夏时节特有的气候特点——赤帝(太阳)主宰天空,勾芒(春神)退位,温和的微风吹拂,带来细雨后的清新空气,一片宜人的景象。
“田鼓鼍鸣,社尊牛饮,朝趋南亩每家倾”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农事活动的热闹与有序。田间鼓声与鼍(一种类似鼓的乐器)声交织,祭祀土地神的仪式庄重而热烈;牛群在田边饮水,农人们忙碌地奔向南亩,每户人家都投入到了耕作之中。诗人通过这些场景,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
“纵目里,鳞编原陌,绮散沟塍”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上,整齐排列的田埂与交错的沟渠,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的田园画卷。诗人接着写道“本来懒拙无能。但觉心、和与物都平”,表达了诗人对农事活动的感悟,尽管自己不善农事,却能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况茇舍亲时,幽禽一啭,油幢张处,古木皆荣”进一步描绘了农舍周围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与农舍中的亲人交谈,听到远处幽禽的啼鸣,看到油幢(古代仪仗队中的旗帜)下,古木焕发生机。这一系列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攘馌分尝,解衣行劳,谁辩是方伯农氓”描述了诗人亲自参与农事活动,与农民一同劳作,不分贵贱,共同享受劳动的果实。这种平等与和谐的关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美好的向往。
“看仆?,浑忘呼唱,亦解人情”则是诗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与感慨,即使身为官员,也能放下身段,融入民间,理解并尊重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明代初夏时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的佳作。
鲍君寄我蟠桃图,缄书相示来中吴。
索诗咏图为母寿,牙签锦轴云光敷。
风前披拂伫玩久,沧海万里岛屿孤。
紫文缃核大于斗,此木要与凡植殊。
春风倒捲绛罗袖,酒晕时上红玉肤。
云烘霞蒸光不定,一颗不易千明珠。
昌容绿华驾文鲤,王乔琴高乘白凫。
摘桃实兮来仙都,飘飘蕙带云霞襦。
捧桃献酒为母寿,三千年后游蓬壶。
钱侯画石,大者如踞彪,小石荦确如惊虬。
云际十峰五峰出,白日不动苍烟浮。
中有山人煮石处,茅屋藏缚青厓幽。
黄鹤飞来饮丹穴,月中桂树枝相樛。
钱侯钱侯有仙骨,手夺造化与天侔。
我有仙人九节碧玉杖,与侯还访昆崙十二之蓬丘。
青松盘巨壑,不受人间尘。
鸑雏异众鸟,自饮砥柱津。
群情贵苟合,难以保厥真。
吾与夫君交,终始道相亲。
同撷云中草,还寻天上春。
一朝来告别,去作上国宾。
正值岁时暮,况与豺虎邻。
咽涕重感伤,手挽君车轮。
寒禽各啸侣,落木亦悲辛。
惟愿君归来,卧此清涧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