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虫将入蛰,一气已归根。
今古在还去,光阴朝又昏。
莫随尘衮衮,须悟性存存。
谁得逍遥趣,南鹏是北鲲。
百虫将入蛰,一气已归根。
今古在还去,光阴朝又昏。
莫随尘衮衮,须悟性存存。
谁得逍遥趣,南鹏是北鲲。
这首宋朝黄裳所作的《秋夜》,以深沉的哲思与自然景象交织,展现出对时间流转、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首句“百虫将入蛰”,描绘了秋季来临,自然界生物开始准备冬眠的景象,隐喻着生命的暂时休止与蓄势待发。接着“一气已归根”一句,既指自然界中万物生长之气归于大地之根,也暗含着宇宙间能量循环不息的哲学思想。
“今古在还去,光阴朝又昏”则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永恒流逝与循环往复,无论古今,日复一日,时间如同昼夜更替,永不停歇。这种对时间的思考,既包含了对历史长河的感慨,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而无限可能的反思。
“莫随尘衮衮,须悟性存存”两句,是对世俗生活的劝诫与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呼唤。告诫人们不要被世间的纷扰所迷惑,而应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觉醒,追求真正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最后,“谁得逍遥趣,南鹏是北鲲”以庄子笔下的大鹏与小鱼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逍遥境界的向往。大鹏翱翔于天际,小鱼悠游于水底,两者虽形态不同,但都展现了生命存在的自在与乐趣。此句意在启示读者,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逍遥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出对生命、时间、自我认知以及自由追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和谐统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