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潇潇风雨。春在儿家庭户。
懒去理瑶琴,闲倚雕栏无语。愁绪。愁绪。
又听数声杜宇。
窗外潇潇风雨。春在儿家庭户。
懒去理瑶琴,闲倚雕栏无语。愁绪。愁绪。
又听数声杜宇。
这首《如梦令·风雨遣怀》由清代诗人恽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雨中的内心世界,情感深沉而细腻。
“窗外潇潇风雨”,开篇即以风雨之声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仿佛是自然界的哀叹,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波澜。接着,“春在儿家庭户”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家庭的温馨对比,反衬出诗人面对风雨时的孤独与无奈。
“懒去理瑶琴,闲倚雕栏无语”,这两句更是将诗人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他懒得弹奏那代表高雅与艺术的瑶琴,只是静静地倚靠在雕花的栏杆上,沉默不语。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慵懒,更透露出他内心的烦躁与逃避。
“愁绪。愁绪。”重复的“愁绪”二字,强化了诗人情绪的沉重与复杂,愁绪如同无法排解的乌云,笼罩在心头。最后,“又听数声杜宇”,杜宇,即杜鹃,其啼声常被赋予悲苦之意。听到这熟悉的啼鸣,诗人的情感再次被触动,似乎是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自省。
整首词通过风雨、春景、瑶琴、杜宇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
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
我本白云人,见山每回首。
披图得松泉,感我尘埃久。
我家只在九江口,从此扁舟到牛斗。
翻愁天上银涛堆,石转云崩万雷吼。
水行地底不上天,龙泓岂与沧溟连。
风叶无声飞鸟绝,月光云影天茫然。
丈人何来自空谷,谪仙招隐当不辱。
林梢喷雪舞飞华,尚想随风唾珠玉。
马首青山如唤人,归来好及松华春。
泉香入新酿,解公头上巾。
今者孰不乐,荒坟委荆榛。
遂令画师意,万古留酸辛。
酸辛复何益,东海飞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