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
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
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
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开篇“人生不必行万里,亦不愿读万卷书”,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追求的反思,认为真正的智慧和生活体验不在于行走的里程或读书的数量,而在于内心的感悟与体验。
接着,“愿为茅山十日客,山僧坐列群仙图”则展现了诗人对茅山这一道教圣地的向往,希望能在其中短暂居住,与山中的僧侣共度时光,仿佛置身于神仙的世界之中。这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大风扬旗出天阙,小峰万马争奔趋”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大风中旗帜飘扬,仿佛引领着千军万马般的小山峰向前奔跑,展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动态美。
“俄顷波涛忽破碎,木末飞上金毕逋”则通过波涛的破碎和金毕逋(一种鸟名)的飞翔,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变化无常的人生。
“青书昼驰坛室静,玉鞭夜击闻传呼”描述了白天文书在寂静的坛室中快速传递,夜晚则有玉鞭的响声伴随着传呼之声,既体现了古代官府的运作效率,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去年独宿丹井下,天风拂地迎麻姑”回忆了去年独自在丹井下的经历,感受到天风的轻拂,仿佛受到了神仙麻姑的迎接,表达了诗人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今年许入玉柱洞,谁遣旅食随樯乌”则叙述了今年有机会进入玉柱洞,却只能像随风飘荡的船只一样,表达了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怀人吊古夜寂寞,寒江落月号猩鼯”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寂寞,寒江上的月色与远处猩鼯的叫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深邃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祖龙埋金王气歇,梁宫晋苑沈烟芜”通过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现今衰败的感慨,暗示了世事无常的主题。
“想见云龙映朝日,山中宰相良非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想象,希望能在云龙映照的朝日中见到山中的宰相,认为这样的理想并非空谈,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邸第扩新构,邃敞沿旧基。
地胜贤所聚,先后如相期。
卓哉名世杰,休采飏明时。
大道补舜衮,襄赞何孜孜。
缁衣秉雅尚,往哲俱我师。
抚迹起遐慕,英驾相驱驰。
曳裾汇时髦,吐握恒于兹。
虚乃山泽爱,廓为霖雨施。
玉闼振清响,弘度畴能追。
聊纪斯堂盛,将使来者知。
吾年未及谢,倦飞已知还。
乃复婴近务,无由纵清欢。
幸与方外士,相从岩壑间。
小憩遂深入,诘曲披茅菅。
昔人有遗躅,缥缈青云端。
高居匪结构,异状如雕镌。
志怪固无取,怀贤邈难攀。
停策访旧游,欲去仍盘桓。
迅飙发中夜,众木号惊湍。
凉秋变袢暑,山深气先寒。
泉石无改色,四时自推迁。
交朋半新故,念之增慨然。
两生亦可人,环佩来珊珊。
携手恣幽步,流目穷遐观。
时于林缺处,遥见城南山。
行行度危磴,悠悠睇层巅。
凝阴閟朝采,玄泽酾神渊。
嘉穟日已丰,蔼焉满中田。
览物多所欣,赏心殊未阑。
后期孰与同,良会当何年。
《丙子七月十七日同辉公登紫微岩汪生元明许生存仁来会遂宿鹿田寺明日乃由山桥回至芙蓉峰而别追念数十年间并游之士往者已不可作在者又莫之与同两生顾能不惮其勤相从蹑屩行风雨中诚一时清事也第未知后游为何日同游为何人抚事述情成二十韵邀两生同赋奉呈审言子长》【元·黄溍】吾年未及谢,倦飞已知还。乃复婴近务,无由纵清欢。幸与方外士,相从岩壑间。小憩遂深入,诘曲披茅菅。昔人有遗躅,缥缈青云端。高居匪结构,异状如雕镌。志怪固无取,怀贤邈难攀。停策访旧游,欲去仍盘桓。迅飙发中夜,众木号惊湍。凉秋变袢暑,山深气先寒。泉石无改色,四时自推迁。交朋半新故,念之增慨然。两生亦可人,环佩来珊珊。携手恣幽步,流目穷遐观。时于林缺处,遥见城南山。行行度危磴,悠悠睇层巅。凝阴閟朝采,玄泽酾神渊。嘉穟日已丰,蔼焉满中田。览物多所欣,赏心殊未阑。后期孰与同,良会当何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TfejQ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