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
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雪深三尺闭柴荆,岁晚无心打葛藤。
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静谧的山林景象。首句“雪深三尺闭柴荆”,以“三尺”之雪深,形象地展现了冬日的严寒与静寂,而“闭柴荆”则暗示了山林的封闭与隐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次句“岁晚无心打葛藤”,岁末之时,万物归于沉寂,不再有繁杂的生息活动,仿佛连时间都变得慵懒,不再急促。这里通过“无心打葛藤”的细节,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宁静与淡泊。
后两句“立雪堂前人不见,秀云峰似白头僧”,将视线转向了立雪堂前的景象。虽然堂前无人,但秀云峰却如同一位白发老僧,静静地伫立在雪中,给人一种超然物外、深邃脱俗的感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清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山林的静美与禅意,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内心平静的向往。
灯宵渐近,更兵尘初息,韶华偏早。
太守风流张宴乐,不管江城寒峭。
发底蜂儿,钗头梅蕊,一一夸新巧。
笙歌鼎沸,万人争看标表。
应记革履雍容,天香满袖,侍宴游三岛。
圣主中兴思用旧,尊礼先朝元老。
烛赐金莲,柑传罗帕,行即趋严道。
深杯休诉,任教银漏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