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皎皎奁中镜,相随越岁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
对之理晨妆,涂抹斗婵娟。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
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这首《咏镜》由元代诗人郑允端创作,通过镜子的衰老与变化,映射出人生的盛衰无常和世事的变迁。诗中以“皎皎奁中镜”开篇,描绘了镜子在岁月中的陪伴,如同见证者一般,记录着时间的流转。
“相随越岁年”,镜子见证了诗人从十五岁的青春年华到如今的岁月更迭,时光的流逝在镜子上留下了痕迹,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
“清光何所如,明月悬中天”,这里将镜子的光芒与明月相比,寓意着镜子虽已不再如初,但其本质的光明并未改变,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我昔十五馀,颜色如花鲜”,回忆往昔的青春美丽,与现在的衰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迩来年颇长,贫病相忧煎”,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与病痛的折磨,这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心灵上的煎熬。
“形容渐老丑,无复施朱铅”,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外貌逐渐衰老,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无法再通过化妆来掩饰岁月的痕迹。
“今朝镜亦昏,尘垢蚀连钱”,镜子表面的污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疲惫与生活的磨砺,使得原本明亮的镜子变得模糊不清。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面对镜子中的自己,诗人感到黯淡无光,无法分辨美丑,既是对自身现状的无奈,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深刻反思。
“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最后两句总结了人生的普遍规律——盛极必衰,世事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镜子这一日常物品的衰老,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的盛衰无常,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思和对自我命运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