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迥,霜气护婵娟。
眼晕乍临秋水镜,眉黄初学远山烟。不尽使人怜。
清赏处,犹自忆华年。
移几当轩添兽篆,捲帘呵手拂鸾笺,人在玉山前。
寒月迥,霜气护婵娟。
眼晕乍临秋水镜,眉黄初学远山烟。不尽使人怜。
清赏处,犹自忆华年。
移几当轩添兽篆,捲帘呵手拂鸾笺,人在玉山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夜月色下的静美画卷。"寒月迥,霜气护婵娟",诗人以冷月和霜气烘托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月光如霜,映照着美丽的嫦娥(婵娟)。接下来的"眼晕乍临秋水镜,眉黄初学远山烟",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女子秋波流转,如秋水般清澈,眉毛轻描淡染,如远山烟雾,朦胧而迷人。
"不尽使人怜",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怜爱,也可能是对女子的怜惜之情。进入下片,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清赏处,犹自忆华年",在那些清雅的赏景时刻,他仍能回想起青春年华的甜蜜记忆。
"移几当轩添兽篆,捲帘呵手拂鸾笺",描述了诗人亲手布置的雅致场景,几案移至窗前,增添了几分书卷气,轻轻卷起窗帘,呵着手抚摸精致的纸张,这些动作流露出他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珍视。
最后,"人在玉山前"以一个意象收尾,将女子比作玉山般的秀美,表达诗人对她的赞美和仰慕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对过去的深情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