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利营营阅蜚电,人生悲欢更几遍。
群儿沈迷如病酲,尚念醇醪梦酣宴。
吾侪较之唯阿尔,书淫仅逃红绿眩。
短檠半世课蝇头,老阅旧藏纷莫辨。
近从损读得奇方,稳坐幽窗憩吾倦。
严侯著书定千载,尚向枯策求闻见。
可无一洗窦郎痴,捉笔因君拂尘砚。
声利营营阅蜚电,人生悲欢更几遍。
群儿沈迷如病酲,尚念醇醪梦酣宴。
吾侪较之唯阿尔,书淫仅逃红绿眩。
短檠半世课蝇头,老阅旧藏纷莫辨。
近从损读得奇方,稳坐幽窗憩吾倦。
严侯著书定千载,尚向枯策求闻见。
可无一洗窦郎痴,捉笔因君拂尘砚。
这首宋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陈造对社会名利追逐的感慨,以及对读书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声利营营阅蜚电”形象地刻画出世人忙于功名利禄的匆忙景象,如同疾风中的电光石火。接着,“人生悲欢更几遍”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沧桑。
诗人观察到周围的人们沉迷于短暂的享乐,就像酒醉后的沉睡,而自己则以读书为逃避现实喧嚣的手段,通过“书淫仅逃红绿眩”表达对浮华世界的超脱态度。他自嘲说自己像“阿尔”,一生致力于蝇头小字的学习,以至于老去时连旧藏书籍都难以辨认。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放弃追求知识,反而在阅读中找到了新的慰藉。“近从损读得奇方”暗示他在阅读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在静谧的窗前休息,恢复精神。严侯著书的典故,表明诗人崇尚学问的持久价值,即使在困倦时,也希望能从书中获取新的见识。
最后两句“可无一洗窦郎痴,捉笔因君拂尘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希望借助对方的力量,驱散自己的愚痴,重新焕发读书的热情,擦拭尘封的文房之宝。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读书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亭下依微见远村,亭中离恨若为论。
数声歌罢扬帆去,民吏相看有泪痕。
雨后惊涛激箭催,为君停棹把离杯。
宦游向老令人笑,别恨伤春触处来。
故国未归江令宅,全家且上子陵台。
如今遇酒伸眉醉,休问多才与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