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齐山图》
《齐山图》全文
宋 / 张伯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东南真赏有齐山,路隔江湖到者难。

绝笔扫成千仞翠,数峰高挂一堂寒。

林僧旧居云泉侣,刺史今为侍从官。

还似东阳重涵碧,丹青写入雍州看。

(0)
注释
真赏:真正的赞赏或美景。
齐山:地名,可能指某著名风景名胜。
隔江湖:形容路途遥远,需渡过江河湖泊。
绝笔:画家的最后作品。
千仞翠:形容山峰翠绿且高耸。
侍从官: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东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指代某地的山水特色。
雍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这里指代收藏画作的地方。
翻译
在东南之地,真正的美景在齐山,由于路途遥远,横跨江河湖海,能亲临其境的人不多。
他最后的画作,犹如千仞翠峰,生动而峻峭,几座山峰高悬,仿佛带来清寒之气。
他曾是山林中的僧人,与云和泉水为伴,如今却成为朝廷的官员。
这情景就像当年东阳的山水再次映入眼帘,他的画作被珍藏在雍州,供人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齐山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开篇“东南真赏有齐山,路隔江湖到者难”两句,既点明了景物的位置,也揭示了到达该地的不易,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向往。

接着,“绝笔扫成千仞翠,数峰高挂一堂寒”两句,用“绝笔”比喻诗人的画笔,以“扫成”形容山势之雄伟,山峦如同千层翠绿的丝绸一般。"数峰高挂一堂寒"则是说许多山峰像悬挂在空中的殿堂,给人以清凉脱俗之感。

第三句“林僧旧居云泉侣”中的“林僧”,意指林间的和尚,这里的“旧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怀旧。"云泉侣"则是说僧侣在云雾缭绕的泉水旁,这里有着深远的意境。

第四句“刺史今为侍从官”,这里的“刺史”一词,通常指地方官员,但在此处应指诗人自己,以往可能是隐居山林,如今却成为朝廷中的侍从官。这种转变让人联想到生命中的起伏变化。

最后两句,“还似东阳重涵碧,丹青写入雍州看”则是说,这种景色依旧如同东阳的碧波荡漾,用丹青之笔记录在雍州的画卷中供人观赏。这一联既总结了前文,也将自然美景与艺术创作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无限赞叹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齐山风光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是他心灵境界的一次生动写照。

作者介绍

张伯玉
朝代:宋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猜你喜欢

社集喜何子观诸子至

闻声遥不费相思,草次俄逢六日期。

乡国愁缘烽火隔,舟车情为水云移。

鸟因花信开偏好,魔入诗脾懒莫支。

社事可容秋再问,未须归棹各天涯。

(0)

锦岩

三殿开岩岫,历年亦已久。

石角多嶙峋,岩花无杂莠。

炎天暑亦凉,披襟堪命酒。

韵士解风流,谈诗坐高阜。

(0)

寄壶公兄

清溪南望海云东,春暮分携又朔风。

草带霜华淹客路,梅看琼蕊梦仙宫。

烽烟两地知无恙,雨雪孤尊久未同。

昨日缄题劳念我,鹤峰霞影入行中。

(0)

拟读曲歌七首·其七

奈何许,感恩与负德,不可同日语。

(0)

邑侯王山长携具招游冠山书院

咫尺拳峰郊外村,考亭讲舍至今存。

萧疏石磴初开径,曲折泉流自绕墩。

百里贤人星复聚,千年薪火道常尊。

我来搔首云天阔,极目莱芜一点痕。

(0)

戊寅九月博罗韩季闲以毕娶自潮归舟中烦眩拉余岸行婢青青余素所称善亦喜随之弇中乱竹如箭茅戟列荆枳相牵留道陷黝高下足如簸怪石起伏如豺羊群而流泉香花亦数间之盖所名黄竹矶也行三四里许出谷见江得酒家饮以相劳且待后舟次岁己卯余复在潮归里风正帆行盼睐江岸见此惘然无与语者

复过江头黄竹矶,分明舍楫并行时。

迷花水石争人语,暗路荆篁罩玉肌。

豁见江天哗一笑,指言村酒应同辞。

赵郎梅女归何处,肠断罗浮琼蕊枝。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