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赴慧日寺途中寄缪同知·其一》
《赴慧日寺途中寄缪同知·其一》全文
元 / 克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舟楫南来处处过,海隅东去奈愁何。

蓼花带雨红连渚,黍穗迎秋翠委波。

半日帆樯行柳末,一天风月宿芦科。

道逢遗老询时事,惟说州侯惠爱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南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充满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地方官员治理的赞誉。

首联“舟楫南来处处过,海隅东去奈愁何”开篇即以舟行水上的动态场景引入,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这里的“海隅”指偏远之地,“东去”则暗示了诗人前往的方向,而“奈愁何”则直接点出了内心的忧虑。

颔联“蓼花带雨红连渚,黍穗迎秋翠委波”转而描写沿途的自然风光。蓼花在雨中绽放,色彩鲜艳,与周围的岛屿相连;秋天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绿意盎然,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景物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颈联“半日帆樯行柳末,一天风月宿芦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船行进的情景。在半天的时间里,船只穿行于柳树的末端,夜晚则停泊在芦苇丛中,享受着月色与微风带来的宁静与凉爽。这一联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尾联“道逢遗老询时事,惟说州侯惠爱多”则是诗人与当地老人交谈后的心得。通过询问得知,地方官员(州侯)深受百姓爱戴,施政仁慈。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肯定,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与社会责任感。

作者介绍

克新
朝代:元   字:仲铭   号:雪庐   籍贯:江西鄱阳

元明间僧。江西鄱阳人,字仲铭,号雪庐,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
猜你喜欢

谢夏文州寄金线狨

天地生奇兽,朝廷宠近臣。

覆鞍须用此,投网为何人。

梨栗恩虽厚,云山梦想频。

烦君远相惠,时为一沾巾。

(0)

读蒋都官画像记

闻昔妖氛满巴蜀,所临州县偃如风。

其城陷者尽从贼,以义死之惟有公。

节与岷山高莫敌,名随皂水注无穷。

兰台秉笔今谁氏,舍此何由壮史功。

(0)

秋日寄吕永寿微中

落日照容谷,寥然官署秋。

开帘临绝巘,凭几对寒流。

古意深中得,诗心静外游。

三年多少景,满箧是冥搜。

(0)

依韵和张推官元夕

山郡上元荣乐事,大开金地作遨场。

烟云向晓谁教霁,灯烛乘春自有香。

紫陌荧煌随步远,綵棚佳丽斗眉长。

游人莫惜酬高直,买取银蟾一寸光。

(0)

张思孺秘校挽诗二首·其一

昔在天彭郡,侨居过一冬。

感君常见访,无日不相从。

远寺携棋局,高亭把酒钟。

谁知三载后,孤冢列新松。

(0)

张林宗司勋挽诗三首·其一

巫峡乘轺去,涪江拥节还。

方来赴京兆,又出领潼关。

髀肉川涂瘦,颠毛案牍斑。

音容今遂已,清血为公潸。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