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便面画新柳》
《题便面画新柳》全文
明 / 李日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雪消野水半融泥,冻柳森森态未齐。

昨夜一番春雨好,淡黄金色满湖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便biànmiànhuàxīnliǔ
míng / huá

xuěxiāoshuǐbànróngdòngliǔsēnsēntàiwèi

zuófānchūnhǎodànhuángjīnmǎn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雪后融化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复苏。

首句“雪消野水半融泥”,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冬去春来的景象。雪融化后,野水渐显,泥土湿润,透露出春天的气息。这一句通过“雪消”、“野水”和“半融泥”的描绘,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示了生命力的逐渐苏醒。

次句“冻柳森森态未齐”,进一步聚焦于柳树这一春日的象征。在严寒中坚韧挺立的柳树,此刻虽未完全展现出其生机勃勃的姿态,但其“森森”之态已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生命力。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柳树以生命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第三句“昨夜一番春雨好”,将视线拉回到夜晚,点明了春雨的降临。春雨不仅滋润了大地,也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这一句通过“一番”和“好”字,强调了春雨对于春天到来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下一句的景色铺垫。

最后一句“淡黄金色满湖堤”,是全诗的高潮。春雨过后,湖面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泽,满溢着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直接描绘,也是对春天生命力的赞颂。金色不仅代表了阳光的温暖,也象征着希望与繁荣的到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由冬入春的过渡过程,以及生命在春雨滋润下的复苏与成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春日画卷。

作者介绍
李日华

李日华
朝代:明

(1565—1635)浙江嘉兴人,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万历二十年进士,除九江推官,授西华知县。崇祯元年升太仆少卿。和易安雅,恬于仕进。能书画,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亚于王维俭、董其昌,而微兼二公之长。评画之作,文字绝佳。诗亦纤艳可喜。有《官制备考》、《姓氏谱纂》、《李丛谈》、《书画想象录》、《紫桃轩杂录》、《六研斋笔记》等。
猜你喜欢

黄杨山

石牙初豁转成含,近顶如脐著一庵。

谷口进来三万丈,数株松柏似江南。

(0)

十六夜宿叶坊玩月

昨照桥中阁,今辉驿口沙。

清光迷魍魉,冷晕呕虾䗫。

与水浮诸海,将山碧一涯。

春风正司令,桂树暂停花。

(0)

醴陵道中风雨夜宿泗州寺次韵

风雨偏从险道尝,深泥没马陷车箱。

虚传鸟路通巴蜀,岂必羊肠在太行。

远渡渐看连暝色,晚霞会喜见朝阳。

水南昏黑投僧寺,还理羲编坐夜长。

(0)

秋兴二首·其一

秋来百虫号,各自悲其生。

物情尚有感,况乃骨肉情。

幽幽堂背花,岁晚雪色零。

忘忧更不忘,日夕忧思增。

嗟尔客游子,胡为常远行。

(0)

寄衣诗

情同牛女隔天河,又喜秋来得一过。

岁岁寄郎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梭。

剪声自觉和肠断,线脚那能抵泪多。

长短只依先去样,不知肥瘦近如何。

(0)

忆秦娥·其三美人腰

香罗幅。柳丝一尺围红玉。围红玉。

泥人入抱,刚刚如束。欠伸无力牵郎宿。

欲扶不得娇难掬。娇难掬。回身笑睨,怕他明烛。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