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城山拜林艾轩》
《城山拜林艾轩》全文
宋 / 方公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履斋早岁及朱门,末后通家得艾轩。

德义远从王父父,典刑愧忝外孙孙。

世无前辈吾安仰,师有传人道始尊。

欲问先生游历处,庭前老树或能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éngshānbàilínàixuān
sòng / fānggōngquán

zhāizǎosuìzhūménhòutōngjiāàixuān

yuǎncóngwángdiǎnxíngkuìtiǎnwàisūnsūn

shìqiánbèiānyǎngshīyǒuchuánréndàoshǐzūn

wènxiānshēngyóuchùtíngqiánlǎoshùhuònéngyán

翻译
履斋在年轻时就进入了显赫家族,晚年时与艾轩成为亲密交往的人。
他的品德和正义源自于祖父辈,对于身为外孙感到惭愧但又自豪。
世间没有先贤可效仿,我只能仰望,师承有人则道义才受尊重。
想要了解先生的游历经历,庭前的老树或许能讲述那些故事。
注释
履斋:诗人自称的号。
朱门:显赫家族。
艾轩:可能指亲友或知己。
王父父:曾祖父。
典刑:典范、榜样。
外孙孙:诗人的自称,表示谦虚。
前辈:指在道德学问上有成就的前人。
师有传人:指有传承的老师。
老树:象征着岁月和历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期的求学之路,及后来通过朱门(考官府)得以进士,并最终得到艾轩(高级官职)的荣誉。诗中提到了“德义远从王父父”,表明诗人的道德和品行受到先辈的赞扬;而“典刑愧忝外孙孙”则显示了对家族责任与期望的一种自谦态度。

诗人通过“世无前辈吾安仰,师有传人道始尊”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师承的重视。最后两句“欲问先生游历处,庭前老树或能言”,则是诗人希望从老师那里了解更多的经历,同时也寄托了一种对自然、历史的敬畏之心,似乎期待着老树能诉说往事。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学术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家族与师承的尊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寄托,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作者介绍

方公权
朝代:宋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道立,或作立道,号石岩。方蒙仲子。度宗咸淳元年进士。历黄州教授、太常寺主簿以归。端宗景炎间兴化被元兵攻占,见元帅责以大义,帅为降礼。入元不仕。
猜你喜欢

赵君泽母一百七岁

南康校官致仕日,北堂夫人长寿身。

一百岁后又七岁,千万人中无几人。

王母蛾眉曾不老,诸孙鹤发但重新。

桐川之水东到海,海上桃花树树春。

(0)

天寿节龙翔寺习仪次韵铦上人

彤扉笳鼓群公集,乌府冠裳百辟仪。

金甲绕缠龙拥座,綵章掀舞凤交旗。

九天空阔苍云杳,四海升平白日迟。

皓首南邦无变化,何由一息向天池。

(0)

送张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二十首用杜少陵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浮舟出郡郭别酒寄江涛为韵·其十四

四明古名区,天台接旁郡。

幽居无俗家,灵苗长仙菌。

海底日见浴,峰头天可问。

有方即请游,山舆窄如畚。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十

得财纵贼寻常事,为报私雠或灭门。

我亦临风长太息,一家富贵百家冤。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五

已闻祇候升州判,巡徼俄闻亦佐州。

英德只今为外府,官民多怨更多愁。

(0)

寄士彦佥宪十绝·其六

自别京华意惘然,浮云过眼十三年。

白头太守成何事?又促乘骢瘴海边。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