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吊国殇。
千古无心誇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
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
长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
凄风秃树吼斜阳,尚作悲声吊国殇。
千古无心誇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
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
长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情的画面,以寒风中光秃的树在夕阳下发出悲鸣,象征着对国家不幸的哀悼。诗人感慨姜女这一历史人物,尽管她并无刻意夸耀自己的节义,但她的生死抉择却体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坚守,即“纲常”。姜女因丈夫杞梁战死而痛哭,她的故事流传千年,成为忠贞与哀情的象征。诗人认为,尽管关于姜女的故事可能存在一些误传,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她的美德和悲剧情感的认同。整体上,这首诗借姜女祠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传说中人性光辉的赞美。
秋夜夜何长,鹤梦破风竹。
此时西园意,偏赏在幽独。
日来万事扰,挥汗动盈掬。
散衙假片闲,拍月兼水浴。
冰纱帐似烟,湘簟纹如縠。
平头供笋茗,事事各不俗。
神清未渴睡,心期白云宿。
潇散脱形骸,迂疏去桎梏。
据梧窅天真,且鼓便便腹。
晓来问朝餐,三嗅东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