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番成南阮贫。
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唐寅所作的《和石田先生落花诗(其三)》。诗人以春天的变化为背景,通过对比今昔景象,展现出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首句“今朝春比昨朝春”描绘了春光依旧,但人事已非的感慨,暗示了时光流转中物是人非的无奈。
“北阮番成南阮贫”进一步深化这种对比,用“北阮”和“南阮”象征两个区域或阶层的贫富转换,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世态炎凉。接下来两句“借问牧童应没酒,试尝梅子又生仁”,诗人借牧童和梅子的意象,寓言生活艰辛,连酒都难以寻觅,更别提享受春光。
“六如偈送钱塘妾,八斗才逢洛水神”运用典故,表达对才女的惋惜和赞美,同时也暗含自己才华横溢却未逢伯乐的失落。最后,“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以落花自比,感叹美好的事物往往被忽视,未能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唐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际遇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才华不得施展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