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
贤哉李伯襄,矫矫拔俗姿。
弱岁事文艺,振藻何陆离。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
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
寥寥斯人徒,晤言得心期。
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
勖哉同心人,千载无遐遗。
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
贤哉李伯襄,矫矫拔俗姿。
弱岁事文艺,振藻何陆离。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
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
寥寥斯人徒,晤言得心期。
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
勖哉同心人,千载无遐遗。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名为《三子诗(其二)》。诗中赞美了李伯襄的才华与品德,以及他对文艺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越。
诗开篇即点出“大雅久不作,斯文今在兹”,表达了对古代高雅文学作品的怀念,同时也肯定了当代仍有如李伯襄这样的文人墨客,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学的精神。接着,诗人描绘了李伯襄的出众气质和年轻时对文艺的热忱,“振藻何陆离”形象地展现了他才华横溢的风采。
“早登作者堂,嘉誉淩风飞”赞扬了李伯襄在文学上的成就,他的名声如同飞翔的风一般迅速传播开来。随后,诗人通过“俯视天地间,苍苍何所之”这一句,表达了对李伯襄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敬仰之情。
“非不爱轩冕,中情寡所谐”则揭示了李伯襄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他更注重内心的和谐与精神的自由。最后,“手把松柏枝,零露何当萎”运用象征手法,以松柏比喻李伯襄坚韧不屈的品格,零露则暗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李伯襄精神永存的祝愿。
全诗通过对李伯襄个人品质和艺术成就的赞美,展现了对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的颂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文人形象的向往。
霞色金门曙,微风锦缆牵。
楼船开大漠,滩濑倒长天。
折柳沾宫雨,收帆捲塞烟。
山平齐野出,河尽汉江连。
作赋芜城暮,怀人桂水悬。
荷衣裁夏渚,药裹洗春泉。
树入津亭断,云从石窦穿。
众人竞紫绶,斯道付朱弦。
雅颂余甘后,薜萝尔独先。
南溟千顷月,到日自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