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枕兴遐心,因歌夏夜短。
夜短有长时,时过不复返。
习习梧风微,馥馥香露满。
手把绿字书,目穷碧天远。
待旦彼周公,忘眠我岂但。
支枕兴遐心,因歌夏夜短。
夜短有长时,时过不复返。
习习梧风微,馥馥香露满。
手把绿字书,目穷碧天远。
待旦彼周公,忘眠我岂但。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题为《夏夜短》。诗中描绘了夏日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支枕兴遐心”,描述了诗人枕着枕头,思绪飘向远方的情景。接着,“因歌夏夜短”表达了诗人对夏夜短暂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夜短有长时,时过不复返”,通过对比夜的短暂与时间的不可逆,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珍惜之情。
“习习梧风微,馥馥香露满”描绘了夏夜微风轻拂梧桐树,空气中弥漫着浓郁花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手把绿字书,目穷碧天远”则展现了诗人手中拿着书卷,目光望向遥远碧空的情景,表现了他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最后,“待旦彼周公,忘眠我岂但”引用了古代典故,表达了诗人等待天明,仿佛在等待周公(古代传说中的梦神)的寓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即使在夜晚也难以入眠,沉浸在思考与创作之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历山岩岩,虞舜宅焉。虞舜徂矣,其神在天。
其德在人,其物在泉。神不可亲,德用不知。
有冽斯泉,下民是祗。泉流无疆,有永我思。
源发于山,施于北河。播于中逵,汇为澄波。
有鳖与鱼,有菱与荷。蕴毒是泄,污浊以流。
埃?消亡,风火灭收。丛木敷荣,劳者所休。
谁为旱灾,靡物不伤。天地耗竭,泉亦沦亡。
民咸不宁,曰不享耶。时雨既澍,百谷既登。
有流泫然,弥坎而升。沟洫满盈,虾黾沸腾。
匪泉实来,帝实顾余。执其羔豚,蘋藻是菹。
帝今在堂,泉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