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于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
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
主人相爱肯留无。
草木于人也作疏。秋来咫尺共荣枯。
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
主人相爱肯留无。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浣溪沙·其三·种松竹未成》。诗人通过对草木在秋季荣枯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感慨和对坚韧品格的赞赏。"草木于人也作疏",写出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关系,即使草木疏离,也反映出人的生活态度。"秋来咫尺共荣枯",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化中生命的共同命运。
"空山晚翠孰华余",描绘了空山傍晚时分翠绿的景色,暗示着繁华落尽后的宁静之美。"孤竹君穷犹抱节",借孤竹比喻坚守节操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改其志。"赤松子嫩已生须",以赤松子的幼嫩却已生出胡须,象征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两句"主人相爱肯留无",表达了诗人对主人的期待,希望主人能欣赏并珍惜这些亲手种植的松竹,流露出对主人情感的投射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