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其二》
《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少年高论苦峥嵘,老学寒蝉不复声。

目断家山空记路,手披禅册渐忘情。

功名久已知前错,婚嫁犹须毕此生。

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

(0)
注释
少年:年轻的。
峥嵘:激昂、出众。
老学:老去后的学习。
寒蝉:比喻不再发声的人。
目断:遥望。
家山:家乡。
手披:翻开。
禅册:佛经。
忘情:失去情感。
功名:功利名声。
婚嫁:婚姻大事。
废:废弃。
漫:随意。
铁灯檠:铁制油灯架。
翻译
年轻的谈论总是充满激昂,老去后像寒蝉不再发声。
遥望家乡只记得路途,翻开佛经渐渐失去情感。
功名之事早已明白是错,但婚姻大事还得完成一生。
家族传统读书不能废弃,随意留下案头铁制油灯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与安节夜坐三首(其二)》。诗人以少年时的激昂议论和老年时的淡泊心境对比,展现出人生的沧桑变化。"峥嵘"一词描绘了少年时期的锐意进取,而"老学寒蝉不复声"则暗示了年老后不再张扬,如寒蝉般沉默。"目断家山空记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已无法回返,只能在心中怀念。"手披禅册渐忘情"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之事的淡漠,转向了内心的修行。

"功名久已知前错"流露出对过去追求功名的反思,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婚嫁犹须毕此生"则感慨人生的责任,即使对婚姻大事也要尽心完成。最后两句"家世读书难便废,漫留案上铁灯檠",强调了家族传统的延续,读书不能因年纪增长而荒废,那铁制的灯檠虽旧,却象征着坚守和执着,寓意着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从青年到老年的生命历程,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题海岳楼赠米元章

千级仙梯第一层,阑干常为水云凭。

起为霖雨从肤寸,活得鱼龙用斗升。

鹏有程途知可到,鳌非番次信难胜。

即今姓米仙人住,云母中间一片冰。

(0)

寄君时

我治斯何,曰治吾身。我事斯何,曰事吾亲。

我学未信,乃先从仕,孰云乎自治。

我亲载老,不知乎养志,孰云乎善事。

嗟嗟予季,言以讯予。有诗有书,是足与居。

叔兮其归与。嗟嗟予季,歌以启予。

有田有庐,亦可与娱。叔兮其归与。

(0)

春日

青春久雨郊原暗,白日新开锦绣明。

苒苒碧丝垂柳树,匀匀红粉上花英。

人生最贵逢辰乐,暇日终当载酒行。

无为草玄成寂寞,便输风景属流莺。

(0)

老儿挈幼小将及邓因寄君时弟·其二

长年骑马走风尘,扰扰犹知梦幻身。

野柳最怜青绶客,山桃莫笑白髭人。

照溪七里亭边晚,近郭百花洲上春。

捉麈即从君道旧,浮蛆更许我尝新。

(0)

答蜀公奉酬·其三

丛条润泽无瞋胆,芳杜将迎失厚颜。

陶令葛巾曾漉酒,谢公蜡屐惯寻山。

观鱼恰似濠梁上,结宇浑如冈曲间。

楚醴满觞知意惬,胡香细炷觉神还。

(0)

路人有弃其子者因作是诗予时奉使湖外

彼呱呱者,其孰弃之。彼嬛嬛者,其孰收之。

彼禽何知,能字其雏。飞前则顾,饥啄则呼。

孰谓斯人,禽之不如。彼雏之微,皆得所依。

婉娩其音,婆娑其衣。孰谓斯人,乃独无归。

我号斯言,以告采诗。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