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疑山径尽,展转见禅宫。
吴越分疆异,齐梁建宇空。
鸟声频唤雨,虎啸屡呼风。
草细春犹浅,花稀暖未融。
江波侵去骑,嵓采映垂虹。
于役不遑息,何因见远公。
只疑山径尽,展转见禅宫。
吴越分疆异,齐梁建宇空。
鸟声频唤雨,虎啸屡呼风。
草细春犹浅,花稀暖未融。
江波侵去骑,嵓采映垂虹。
于役不遑息,何因见远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六和寺时,对寺庙及其周边环境的深切感受与怀想。首联“只疑山径尽,展转见禅宫”以疑问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初见寺庙时的惊喜与疑惑,仿佛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上行走,以为尽头已至,却意外地发现了这座静谧的禅寺。颔联“吴越分疆异,齐梁建宇空”则通过历史的对比,展现了寺庙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及其悠久的历史背景。
颈联“鸟声频唤雨,虎啸屡呼风”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鸟儿的鸣叫似乎在呼唤着即将到来的雨水,而老虎的咆哮则仿佛在召唤着狂风的降临,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寺庙和谐共存的氛围。尾联“草细春犹浅,花稀暖未融”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草色虽细,但春意尚浅;花朵稀疏,暖阳尚未完全融化冬日的寒冷,体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江波侵去骑,嵓采映垂虹”则将视线转向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江水轻轻拍打着岸边,似乎在迎接过往的行者;岩石的色彩映照在垂下的彩虹之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最后,“于役不遑息,何因见远公”表达了诗人因公务繁忙而无法停留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远公(可能是指六和寺的高僧)的怀念之情,希望有机会能再次见到这位高僧,体验那份宁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六和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