篝灯催取讲章成,退食寻思字句清。
不异大官供给数,频劳天语唤先生。
篝灯催取讲章成,退食寻思字句清。
不异大官供给数,频劳天语唤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陈子壮的明代学者在担任直讲(古代学官名)时的生活片段。通过“篝灯催取讲章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夜晚勤奋编纂讲义的场景,灯光下笔耕不辍,力求内容详尽、条理清晰。“退食寻思字句清”则展现了他用餐后仍不忘思考,对文字的斟酌与推敲,追求语言表达的精炼与准确。诗人以“不异大官供给数,频劳天语唤先生”来比喻自己的工作虽不如高官显贵,但同样需要频繁地接受皇帝的召唤,参与重要事务,体现了他对学术工作的专注与对国家责任的担当。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陈子壮作为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知识传播的热忱,也揭示了他作为朝廷官员所承担的重任与压力,展现了明代士人既追求学问之巅,又心系国家社稷的精神风貌。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
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
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
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
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
宝鸭栏斜,圆鸥梦稳,占断垂虹烟水。弹了叩徵。
笑侬亦工愁,新声曾倚。试赌旗亭,俊游同买醉。
妙手传神似。画图中、雍雍肃肃,端方容止。
自是君身有仙骨,福慧双修如此。
堪称得、扫眉才子。
先世延陵遵古训,守诗书礼乐司中馈。
甘淡泊,厌罗绮。虚堂把卷双鬟侍。
对芳塘、一泓澄碧,轻阴满地。
此际身心清凉甚,兀坐嗒然隐几。
数十载、辛勤非易。
霜柏慈筠同苦节,感仙人降笔分明示。
传佳话,重乡里。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
东风倦倚,憨憨态、不管敲残更漏。
嫩寒天气,正睡稳、乌衣时候。
深夜静、银烛高烧,微香暗侵襟袖。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
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神娟韵秀。
雅称个、花仙为首。还要倩、流水高山,花前慢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