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秋气深,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
天涯秋气深,行子别家林。
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
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
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
这首明代徐勃的《送人戍边》描绘了秋天边塞的离别场景。首句“天涯秋气深”以深沉的秋意渲染出辽远的边疆氛围,暗示了离别的凄凉。"行子别家林"直接点出送别的主题,行者即将踏入那遥远的边疆。
接下来的两句,“客泪月中笛,边愁马上砧”,通过月夜的笛声和马上的砧声,表达了旅人的思乡之情和边关战士的哀愁。月夜的笛声如泣如诉,而马蹄声中夹杂的砧声则象征着家人的思念与担忧。
“风沙连朔漠,鼙鼓散穷阴”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风沙弥漫,战鼓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渲染出战争的紧张气氛和戍边生活的艰难。
最后,“后夜相思处,空闻胡雁音”以想象的手法,写出行者在深夜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只能听到北归的雁鸣,增添了无尽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送别时的悲凉与边关生活的艰辛,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