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许驮经,八千里归来,初地楼台成不日;
场开说法,卌二章听讲,怡山香火话当年。
诏许驮经,八千里归来,初地楼台成不日;
场开说法,卌二章听讲,怡山香火话当年。
此联描绘了西禅寺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上联“诏许驮经,八千里归来,初地楼台成不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佛教经典的远行与传播,象征着佛法的广度与深度。其中,“诏许驮经”暗示了官方对佛教的支持与认可,“八千里归来”则强调了佛法传播的艰难与漫长旅程,“初地楼台成不日”则预示着佛法在某地扎根、繁荣的未来。
下联“场开说法,卌二章听讲,怡山香火话当年”则聚焦于西禅寺内的日常活动与历史传承。通过“场开说法”,展现了僧侣们在寺庙内进行佛法讲解的情景,体现了宗教教育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卌二章听讲”中的“卌二章”可能是指某种经典或教义的篇章,强调了深入学习与理解佛法的过程。“怡山香火话当年”则以一种温馨而怀旧的方式,回顾了寺庙的历史与传统,以及香火不断、信徒众多的盛况。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赞美了西禅寺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也表达了对佛法传播与宗教教育的尊重与敬仰,以及对寺庙过去辉煌岁月的怀念与向往。
城上危楼江上城,风流千载擅佳名。
水兼汴泗浮天阔,山入青齐焕眼明。
乔木下泉馀故国,黄鹂白鸟解人情。
须知壮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惊。
依依客馆夜燃膏,子夜羁愁无处逃。
闲炷炉香听夜雨,快斟杯酒读离骚。
休惊时节云何速,独吊古人殊不遭。
一阵晓寒催画角,朝来爽气碧山高。
朝雨暮雨梅正黄,城南积潦入车箱。
镜湖无复针青秧,直浸山脚白茫茫。
湖三百里汉讫唐,千载未尝废陂防。
屹如长城限胡羌,啬夫有秩走且僵。
旱有灌注水何伤,越民岁岁常丰穰。
泆湖谁始谋不臧,使我妇子餍糟糠。
陵迁谷变亦何常,会有妙手开湖光。
蒲鱼自足被四方,烟艇满目菱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