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跳大王歌》
《跳大王歌》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蛮乡歌舞自称善,厥声可闻不可见。

四月五月跳大王,家家刻木作鬼面。

千丑万拙由心生,头角觺觺尽奇变。

削成两耳贯双环,黑白青红随绘绚。

长缨分结顶门边,俛仰周遮任方便。

市来绛帛缝赭衣,承以素裳纫新练。

长柄牙旗短柄簦,东官草帽冈州扇。

粗缯细篾作游龙,肖首肖尾中连串。

事事具足人力齐,次第椎牛集欢宴。

大王端坐不饮酒,黄童白叟争酬劝。

酒阑酷酊齐唱歌,呕哑啁啧无分辨。

舁神入城城市空,大呼疾走看游龙。

驭龙小儿戴鬼面,一步一跌来匆匆。

左顾右盼各招手,头旋尾转相追从。

游龙舞罢抚歌板,唱歌尽是头白翁。

青葵半掩老面目,随声答响羞雷同。

须臾磨旗万舞作,朱干玉戚纷兴戎。

或击或刺冯而怒,或揖或让足而恭。

忽焉而起忽而止,一一皆与神心通。

舞罢偃旗卧金鼓,借问大王何所取。

倾筐擎出斗与升,鬼面成群更歌舞。

道旁观者不忍见,腼颜汗背交相觑。

吁嗟乎,天下尽儿戏,举世同奔波。

车毂交击人肩摩,俄而礼乐俄干戈。

五斗折腰不足道,倾筐积少看成多。

大王乃是死诸葛,含羞忍耻如之何。

(0)
鉴赏

这首《跳大王歌》描绘了明朝时期民间祭祀活动中的一幕,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跳大王”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盛况。

诗歌开篇即以“蛮乡”点明地点,暗示了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接着描述了在四五月间举行的祭祀活动,人们自制鬼面,装扮成各种怪异形象,进行舞蹈表演。这些形象“千丑万拙”,却充满创意和变化,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自由与创新精神。

随后,诗人详细描绘了参与者的服饰和道具,如绛帛缝制的赭衣、素裳、长柄牙旗、短柄簦、粗缯细篾制作的游龙等,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化和审美趣味。

活动中的“大王”端坐其间,不饮酒,而是通过“黄童白叟”的敬酒来表达对神灵的尊重。随着活动的推进,参与者们唱着歌,跳舞,甚至在结束时,还将祭祀物品展示给众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动和反馈机制。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种民俗活动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它不仅是娱乐,更是对生活、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与尊重。同时,诗人也反思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指出无论是礼仪还是战争,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之中,“大王”这一角色,仿佛象征着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智慧与力量,能够引领人们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及其背后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引发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状态的深思。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为崇辨法澐师作"林野"二大字

天下何人不爱官,弃官出世古今难。
向来一觉钧天梦,便作林居野处看。

(0)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雪余官路已生尘,犹喜长河水稍深。
恨杀惠山寻不见,忽然追我到横林。

(0)

戊戌正月二日雪作二首

雪与新春作伴回,捣霜为片雹为埃。
只愁雪虚梅无柰,不道梅花领雪来。

(0)

夏夜翫月

仰头月在天,照我影在地。
我行影亦行,我止影亦止,不知我与影,为一定为二。
月能写我影,自写却何似。
偶然步溪旁,月却在溪里。
上下两轮月,若个是真底。
唯复水是天,唯复天是水。

(0)

芗林五十咏·碧芦淙

春笋肥堪菜,秋花暖可毡。
何须双野鸭,屏上五湖天。

(0)

鲜鱼潭登舟

船阁寒沙待晚潮,行人舟子各相招。
银山一朵三千丈,隔海飞来对面销。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