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这首诗是阮籍的《咏怀》之六十二,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他想要超脱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首句“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描绘了一天即将结束的情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短暂。接着,“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以及这种感觉如同每年重复的季节变化一样不可抗拒。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则是对人生短暂和宇宙永恒的感慨。这里的人生被比喻为轻薄易逝的尘露,而宇宙则显得遥远且难以捉摸。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中的“齐景”可能指的是与朋友聚会的情形,“升丘山”则是登上高处,可能是在寻找超脱的途径。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友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中“孔圣”应指的是孔子,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惆怅。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则是诗人对待世事的一种态度,既不追悔过去,也不期待将来,只愿意享受当下。
最后,“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表达了诗人想要逃离尘世烦恼,向往自然的纯净和自由,以及对渔夫隐居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哲思。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自然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