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安石的作品,名为《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在这短小的五言绝句中,诗人巧妙地捕捉了秋天的意象,并以此表达了对君主的一种敬畏之情。
首先,“重九开秋节”一句,便设定了时间背景,即深秋佳节。紧接着,“得一动宸仪”则暗示诗人因应制得诗而受宠,"宸仪"本指帝王的威仪或车驾,这里借以表达君主的恩泽。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金风"和"玉露"都是诗人用来形容秋风和秋露的美好词汇,而"菊蕊"和"萸枝"则指代深秋时节中仍然坚韧不拔的植物,象征着坚持和恒久。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领悟。"睿览"表明了诗人的高瞻远瞩,而"八纮外"则是指宇宙之广大;"天文七曜"则包括太阳、月亮和五星,象征着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
最后,“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深邃与高远时的警醒之心。这里的“临深”、“居高”都是形容位置的词汇,而“应在即”和“岂忘危”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清醒认知。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不仅展现了秋天的景色,更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反思,传递了一种敬畏之情与自警之意。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