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朱彝尊所作,描绘了一幅春光烂漫、佳人共游的画面。词中以韶华美好开篇,形容女子眉眼如黛,相聚南浦,期待一同欣赏海棠与荼蘼盛开,仿佛在梦境中重温楝花飘落的风雨。接下来,词人笔触转向热闹的场景,桥东芳草岸上,如同唐代乐游原般繁华,人们簇拥观看小蛮轻盈起舞。
词中的“雀舫曳疏帘”形象地描绘了舟船的悠闲,而“蛛网浮杯”则增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每日里,鸾箫声声,伴随着青春的歌声,直到“蓦山溪”曲终人散,词人似乎在暗示着一场欢宴即将结束,他期待着歌台拆卸,让佳人回归自然。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通过描绘春景和人物活动,展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女性优雅风姿的赞美,同时也寓含着淡淡的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