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其一》
《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古风

虚名误壮夫,黄金变颜色。

谁欤帛米谋,困此刍狗迹。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笔力。

我欲造之深,剧谈忘漏刻。

(0)
注释
虚名:名誉或声望。
误:误导。
壮夫:有抱负的人。
黄金:财富。
变颜色:失去原有的光泽。
谁欤:是谁呢。
帛米:衣食,生活必需品。
谋:筹划,谋生。
困:陷入困境。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的草扎的狗,比喻地位卑微。
安和:安宁和平静。
一榻上:在床上,指休息或闲暇时光。
精神:精力。
馀:剩余,多余的。
笔力:写作或绘画的能力。
造之深:深入研究或探索。
剧谈:热烈的交谈。
忘漏刻:忘记时间的流逝。
翻译
虚名往往会误导壮志之人,黄金也会随着时间失去光泽。
是谁在为衣食奔波,困于如同草狗般的卑微生活。
在和平宁静的时刻,精神饱满之余仍有创作的笔力。
我渴望深入探索,沉浸在热烈的交谈中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的作品,题为《和王德和知县谒萧千岩韵二首(其一)》。诗中,诗人表达了对虚名与物质追求的反思,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可能误导了壮志男儿,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世俗,如同黄金失去了原有的光泽。诗人质疑是谁在为日常生活的琐事操劳,以至于连像萧千岩这样的高人也陷入了平凡的困境。

接着,诗人提到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他能集中精神,笔力犹存,甚至在深入思考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表明他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厚的热情和投入,愿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深化自己的见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式地揭示了名利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袁说友通过和韵的形式,展现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咏史十一首·其二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

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

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0)

古风·其十七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0)

古风·其八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

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

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

(0)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睿德总无边,神皋择胜缘。

二仪齐法驾,三会礼香筵。

汉阙中黄近,秦山太白连。

台疑观鸟日,池似刻鲸年。

满月临真境,秋风入御弦。

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

(0)

望终南山

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

唯有茂陵多病客,每来高处望南山。

(0)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祗有梦偏劳。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