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待伴犹虚夜,羞明或遇朝。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
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镃的作品,属于中晚唐以后较为少见的七言绝句。全诗采用了欧阳修和苏轼的诗歌风格,并通过物语和故事来表达主题。
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描述一个夜晚的场景,其中“待伴犹虚夜”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孤独交织的情感,暗示着诗人在等待某个人或某个时刻,但这份期待似乎仍然很渺茫。紧接着,“羞明或遇朝”则是对白昼的羞涩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表达。
“但依歌袖舞,休向鬓丝飘”中的“歌袖舞”可能指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或者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休向鬓丝飘”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让思绪太过纷飞。这里的“鬓丝”通常指的是头发,但在此处也可以引申为心绪或是烦恼。
“有句清堪比,令人意自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内心的平和。这里的“清堪比”可能是指某种高洁、深远的情怀,而这种情怀本身就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最后,“暖寒林下具,相就可须招”则是在描绘一个温馨的自然环境,并暗示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在这里,“暖寒林下具”可能是指在春秋之交的林间,那里的温度刚好,不冷不热,而“相就可须招”则是在表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召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和诗歌创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以及通过艺术来平复内心波动的情感历程。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