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踏钱塘路,江上晴烟渺轻素。
并刀谁剪秋半帘,夕阳正在西陵树。
对之便欲发浩歌,西风萧萧水增波。
胥涛已入乱山去,木落台空幽思多。
十年不踏钱塘路,江上晴烟渺轻素。
并刀谁剪秋半帘,夕阳正在西陵树。
对之便欲发浩歌,西风萧萧水增波。
胥涛已入乱山去,木落台空幽思多。
这首明代诗人王景的《题江南秋晚图》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钱塘江景色。诗人十年未至此地,眼前的江面笼罩着淡淡的晴烟,如同轻盈的素纱,显得宁静而遥远。他注意到并刀似在为半掩的秋帘裁剪,而夕阳正斜照在西陵的树木上,增添了画面的暖色调。
诗人面对此景,心中涌起豪情,想要放声高歌。然而,西风吹过,江面泛起涟漪,似乎带走了往昔的胥涛(指钱塘江潮),树木凋零,古老的台榭显得空旷,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幽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江南秋晚的凄美与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