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丝波影借光华,巴女临流住几家。
争向芳菲偷锦样,织成平白溅江花。
机丝波影借光华,巴女临流住几家。
争向芳菲偷锦样,织成平白溅江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图。开篇"机丝波影借光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织锦时机器运转、波纹荡漾以及织物在阳光下的光泽感。紧接着"巴女临流住几家",诗人通过巴蜀女子临江而居这一特定场景,勾勒出一个生动的生活画面。
接下来的"争向芳菲偷锦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这里的"芳菲"指的是鲜花或美好的东西,而"偷锦样"则隐喻着女子们在织锦时暗中学取自然之美,以此来丰富和完善她们的艺术创作。
最后一句"织成平白溅江花",既是对上一句意境的延伸,也是整个画面情感的升华。"织成"表明了作品的完成,而"平白"则指的是织物本身的质朴无华,但却因其内在的美丽而与外界相融合,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造和谐共存的境界。而"溅江花"则是这种和谐之美最生动的写照,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触动。
整首诗通过对织锦女子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
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
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
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知子日已久,今朝始相识。
会面良不易,开心复何惜。
谢子亦好怀,超然与世隔。
平生抱肺肝,倾倒恐不亟。
愧我何所言,无以慰悃愊。
功名自古难,所忌更孤植。
文字费精神,戒之在无益。
六籍皆通道,贵乎知用力。
学而不知本,悠悠竟奚得。
原泉自不已,四海乃其宅。
日月本有明,容光尽生白。
斯道固难言,多言转棼惑。
行行勿复语,愿子崇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