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春虫堕影纤,睡馀微觉晓寒严。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
无数春虫堕影纤,睡馀微觉晓寒严。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
此诗描绘了冬日微雪的静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
首句“无数春虫堕影纤”,以“春虫”为引子,暗示季节更迭,虽是冬日,却仍能感受到生命的痕迹,通过“堕影纤”描绘出虫影在雪地上的细小与轻盈,展现出冬日特有的静美。
“睡馀微觉晓寒严”一句,将人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睡馀”和“晓寒严”的对比,表现了从梦中醒来时对寒冷的敏感感知,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由夜归昼的过渡感。
“飞花陌上垂垂老,去燕巢端昔昔盐”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飞花”与“去燕”赋予生命情感,前者象征着冬日的凋零,后者则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两者共同构成了岁月流逝的意象。
“天送珠尘入诗卷,风持冰箸插堂檐”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以“珠尘”形容雪花的晶莹剔透,以“冰箸”比喻其形状,通过“天送”和“风持”展现了雪花的动态美,同时将自然现象融入诗歌创作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艺术感悟。
“门前未便深三尺,才拂墙阴石笏尖”最后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冬日雪景的深度和层次感,门前积雪未深,仅至石笏尖处,既表现了雪景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短暂,让人感受到冬日的短暂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微雪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季节变换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芳草萋萋春又青,阶前院后唤愁生。
隔墙飞花带莺声,都因无情却有情。
强饮不醉愁难醒,欲睡不著梦难成。
一帘斜日堆绿英,春风澹沲江无声。
杨花茫茫扬子城,总是天涯流落情。
夜来说杀梁间燕,一世春愁在此行。
生平知己压腕刀,借交报仇燕南豪。
一从濠梁成隔绝,枭獍触忤狐狸嗥。
夜夜斗牛多异气,玉虹萦天光烛地。
几回梦里飞入手,痛惜当年都废弃。
近来馆下遇家贼,空拳无奈徒忿激。
撼床一夜宝刀鸣,黑风卷地吹霹雳。
只今使节犹未回,祇应玉琫生青苔。
何时磊落却在手,为我讨贼除氛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