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床何窈窕,玉乳细堪扪。
苔藓深题刻,风云出洞门。
幽仙閟绝景,弱水断孤根。
服食留真诀,惟应静者论。
金床何窈窕,玉乳细堪扪。
苔藓深题刻,风云出洞门。
幽仙閟绝景,弱水断孤根。
服食留真诀,惟应静者论。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宗吕二牧邀游石室山(其三)》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幽深的山中景象。"金床何窈窕"以金床比喻石室的精致与雅致,暗示了洞穴内部的奢华;"玉乳细堪扪"则形容石乳如玉般温润,触感细腻,形象生动。接下来的"苔藓深题刻"展示了岁月在石壁上留下的痕迹,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风云出洞门"则运用自然景象,暗示石室与天地间的神秘联系。
"幽仙閟绝景"进一步渲染了石室的隐秘和超凡,仿佛有仙人隐居其中;"弱水断孤根"借用水的清澈和孤独,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道路艰难而独特。最后两句"服食留真诀,惟应静者论"揭示了石室中的秘密可能与修炼、长生之术相关,只有心境宁静的人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寻求真理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向往。
秋风入虚堂,凄微带烟苇。
堂中拙居士,湛然如止水。
默坐观是心,自觉无纤滓。
不知读何经,但说舍利子。
心清闻妙香,天花散芳蕊。
含容河沙界,方寸知几里。
神光常在目,妙响不离耳。
处处获圆通,谁云钻故纸。
隐之刺五羊,归囊香一斤。
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
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
此风一凋落,披靡如丝纷。
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
炉烟凝室炷,印篆缄雕纹。
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
况今花木妍,香风度微芬。
节物岂不佳,老况难强欣。
太常斋日多,十饭九不荤。
唯有鼻孔香,时于静中闻。
未知刘季和,何如荀令君。
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