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昔到虎溪头,俗气浮光两无尽。
当时独指烟树杪,有士枯禅雪侵鬓。
我行昔到虎溪头,俗气浮光两无尽。
当时独指烟树杪,有士枯禅雪侵鬓。
这首诗《枯禅》由宋代诗人汪藻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禅者静坐修行的画面,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宁静的氛围。
首句“我行昔到虎溪头”,诗人回忆起往昔的一次行程,到达了虎溪之畔。虎溪,常被用来象征着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归宿的地方。这一句便为读者勾勒出一个远离世俗纷扰的背景,预示着接下来将要描述的场景将会是超脱于尘世的。
接着,“俗气浮光两无尽”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世俗之气和表面现象的厌倦,表达了对纯净、本质事物的向往。这里的“俗气”和“浮光”分别代表了社会的浮躁与表象,与后文的“枯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禅者修行的纯粹与深邃。
“当时独指烟树杪,有士枯禅雪侵鬓。”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描绘了一个孤独的禅者在烟树之巅静坐修行的场景。禅者不为外界所动,即使是在风雪交加的严冬,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修行之路。这里的“枯禅”不仅指禅者的身体状态,更象征着其内心的坚定与空灵,以及对世间繁华的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禅者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汪藻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关于自我净化、心灵超越的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云翳翳兮谷之幽,天将雨我兮田者之稠。
有绳于防兮有畚于沟,我公不出兮谁省吾忧。
日晖晖兮山之下,岁则熟兮收者舞。
吾收满车兮弃者满筥,谁吾与乐兮我公燕语。
山有木兮谷有泉,公与客兮醉其间。
芳可搴兮甘可漱,无壮无稚兮环公以笑。
公归而醉兮人则喜,公好我州兮殆其肯止。
公归不醉兮我之忧,岂其不怿兮将舍吾州。
公一朝兮去我,我岁岁兮来游。
完公亭兮使勿毁,以慰吾兮岁岁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