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村庄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象和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赞美。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开篇即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郊野的景象。晻霭(音同“昏黯”)用来形容暮色中透出的微光,这里可能指的是早晨或傍晚柔和的阳光。而“王村路”则是诗人对所处环境的一种定位,暗示这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春风轻拂,北使旗在风中飘扬,这里的“北使旗”很可能是指代官府或军队的信号旗帜。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这一句则转向了动态的描写。轻骑者因为尘土飞扬而加快了步伐,这里不仅表现了行进的速度感,还透露出一种迫切的情绪。而“寒咽短箫吹”则是对环境气氛的一种烘托,既可能是指早春天气尚冷,也可能暗示着某种节令或情境。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这一段落中的“揽辔”和“投鞭”都是驾驭马匹的动作。“联貂帽”则是对官员或骑士头饰的一种描绘,这里的“貂”可能指的是貂皮边缘,象征着身份尊贵。而“各酒卮”则表明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欢聚。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诗歌最后一句转向了孩子们的动态描写。“纷纷”形容孩子们活动时的活泼可爱之状,而“小儿女”则指代着年幼的村庄孩童。他们“倚墙窥”的情景,不仅展现了好奇和探索的天性,也可能暗示着对外界某种事件或变化的一种关注。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细节丰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乡村春日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平和安宁生活状态的赞美之情。
有美生人杰,由来积德门。
汉朝丞相系,梁日帝王孙。
蕴藉为郎久,魁梧秉哲尊。
词华倾后辈,风雅蔼孤骞。
宅相荣姻戚,儿童惠讨论。
见知真自幼,谋拙丑诸昆。
漂荡云天阔,沈埋日月奔。
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
中散山阳锻,愚公野谷村。
宁纡长者辙,归老任乾坤。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髀钗。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