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宜先启,春寒寝庙清。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
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
西陵宜先启,春寒寝庙清。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
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荐冰》,通过对寒冷春日中西陵庙宇清幽景象的描绘,以及天子推荐冰块以示诚意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严冬时节特有物象——冰的赞美和珍视。诗中的语言精炼、意境高远,体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功力。
首句“西陵宜先启”直接指出了地点和行动,西陵庙宇在春寒中被启开,寓意着一种肃穆与神圣。紧接着,“春寒寝庙清”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清冷的画面,这种环境下的庙宇更加显得庄严和纯净。
“历官分气候,天子荐精诚”两句则引入了历史典故,即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而亲自推荐那些在严寒中结出的冰块。这不仅体现了君主的威仪,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物象的尊重与珍视。
“已辨瑶池色,如和玉佩鸣”通过比喻,将冰比作瑶池之色,形容其清澈无比;同时,又将冰与玉佩相比较,以声音来形容其清脆悦耳。这些对比不仅强化了诗中物象的美感,也突显了诗人的艺术功底。
“礼馀神转肃,曙后月残明”则是写诗人面对这纯洁冰块时的心境。礼毕之后,神情变得更加庄重肃穆,而夜晚的月光下,这些冰块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更添几分神秘。
“雅合霜容洁,非同雪体轻”中,“雅合”二字用来形容冰与霜在外观上的和谐统一,而“非同雪体轻”则指出冰与雪虽然都是冬日的产物,但它们在质地上有所区别,冰更为坚硬沉重。
最后,“空怜一掬水,珍重此时情”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得之不易的清寒物象的珍惜,以及对于这种特定时节美好情感的留恋。这里的“空怜”意味着无尽的爱惜,而“珍重此时情”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这个瞬间的宝贵与不舍。
总体而言,这首《荐冰》通过对冰这一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学趣味的古典诗篇。
晨兴荷锄出,迤逦至东皋。
土旷力已疲,四野生蓬蒿。
俛首事耘耔,发短风萧骚。
引泉入畦径,为力胜桔槔。
百卉今具腓,灌滋宁惮劳。
日迟风惟和,众鸟相与嘈。
万物既有托,人生苦营忉。
蒋诩亦何人,千载声名高。
不用浮营累,所欢在浊醪。
偃息东轩下,琴书聊自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