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木参天,兵火未至的宁静山林景象。诗人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生长在闽地的古松,它们或疏或密地立于道旁,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界的变化。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这两句表明这些古松自古至今,从未遭受过战乱与火灾的摧残,它们静静地生长,甚至连太阳都被它们的枝叶所遮挡。
接下来的几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描述了一种贼人的行为,他们在深夜中潜行,砍伐古松以获取树脂,这些人如同鬼魅般神秘而又迅速。
诗的后半部分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暗示了这种对自然的破坏行为最终只会给人们带来短暂的利益,而古松的生命力则是长久而坚韧。
最后几句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描述了统治者和执法者的行为,他们虽然制定了法律规定,但在执行中却又贪图私利,对于破坏自然的行为视而不见。诗人对那些在酷热中劳作的人感到哀伤,感叹他们的生命如同夏日的树木般脆弱。
整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和对贼人的谴责,以及对统治者执法者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破坏的忧虑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