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其三》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暑气朝来扫地空,南风毕竟让西风。

秋生楚尾吴头外,凉杀天涯地角中。

万叠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

初程道是穷忙著,且宿东山东复东。

(0)
翻译
早晨的暑气被清扫干净,南风最终战胜了西风。
秋天在楚国和吴国的边界开始显现,给遥远的地方带来清凉。
无数山峦连着千条溪涧,两条路相伴一条竹筒。
起初的旅程似乎忙碌而困顿,暂且在东山过夜,再向东行去。
注释
暑气:炎热的天气。
扫地空:清除干净。
毕竟:最终。
让:胜过。
秋生:秋天来临。
楚尾吴头: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处。
凉杀:带来凉爽。
天涯地角:遥远的地方。
万叠山:重重叠叠的山峦。
千涧水:众多的溪涧。
双行:两条路。
郫筒:可能指竹筒,古代的一种容器。
初程:最初的旅程。
穷忙:忙碌不堪。
且宿:暂且住宿。
东山东复东:东山再往东走。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夏末秋初时节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气候变化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凉爽天气的喜悦,以及在此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游山活动。

首句“暑气朝来扫地空”描绘出炎热夏日即将过去,空气中弥漫着即将消散的热浪。紧接着,“南风毕竟让西风”,则是指夏季的南风渐渐退出,让位给凉爽的秋风,从西方吹来。这两句通过对比南北风的交替,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迭。

“秋生楚尾吴头外”表明秋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在长江下游的楚地和吴地之间滋生,而“凉杀天涯地角中”则形象地表达了秋风吹拂之冷,似乎可以穿透至天边地角。

接下来的两句“万叠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层叠的山峦与蜿蜒曲折的小溪相互交织,一派江南山水之美。

最后两句“初程道是穷忙著,且宿东山东复东”则表达了诗人在秋凉中出游的喜悦。虽然一开始的旅途可能有些艰难,但诗人选择在东山留宿,第二天再继续向东前行。这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旅行的积极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秋季的喜悦心情,以及对于自然界中季节交替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冬至不能全礼

老残多阻诣圜丘,一念精诚或解忧。

愆过常思天每鉴,衰颓恒觉自难由。

无心成化无私覆,不息流行不显求。

瞻拜洪钧斩礼缺,书云颙望太平秋。

(0)

络纬养至暮春

秋深厌聒耳,今得锦囊盛。

经腊鸣香阁,逢春接玉笙。

物微宜护惜,事渺亦均平。

造化虽流转,安然比养生。

(0)

赐大学士温达

自少存心敦孝友,中年芳誉畹兰清。

枢垣华省看封事,储粟经邦著政声。

三殿丝纶资作楫,九霄雨露启和羹。

君臣须发苍然矣,时念虞廷进善旌。

(0)

江宁驻跸

心勤民隐独咨诹,不为江山作胜游。

白下回銮期已近,黔黎拥道欲何求。

多怜野老堆盘献,勉就舆情两日留。

二十八年宵旰意,岂图远迩慕怀柔。

(0)

途中览皇太子仿书以示之

奎文一画开天象,保氏先教识六书。

笔势须知贵严正,好将功力足三馀。

(0)

途次网得鲜鱼驰进两宫兼志思慕之诚

千里难承玉陛欢,鲜鳞网得劝加餐。

遥知长信开函日,定荷慈颜一笑看。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