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多阻诣圜丘,一念精诚或解忧。
愆过常思天每鉴,衰颓恒觉自难由。
无心成化无私覆,不息流行不显求。
瞻拜洪钧斩礼缺,书云颙望太平秋。
老残多阻诣圜丘,一念精诚或解忧。
愆过常思天每鉴,衰颓恒觉自难由。
无心成化无私覆,不息流行不显求。
瞻拜洪钧斩礼缺,书云颙望太平秋。
这首诗是清代皇帝玄烨所作,题为《冬至不能全礼》,通过诗人对冬至时节未能完全行礼的感慨,表达了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敬畏与思考。
首联“老残多阻诣圜丘,一念精诚或解忧”,诗人年事已高,身体多病,难以亲赴圜丘(古代祭天的场所)进行冬至大礼,但内心虔诚,或许能化解心中的忧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无奈。
颔联“愆过常思天每鉴,衰颓恒觉自难由”,诗人常常反思自己的过错,并相信上天会加以审视;同时,他也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自己难以控制和改变这种自然规律。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局限性的认识。
颈联“无心成化无私覆,不息流行不显求”,诗人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自然而然,无需刻意追求;而生命的流转也是持续不断,不显山露水地进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自然法则的敬畏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尾联“瞻拜洪钧斩礼缺,书云颙望太平秋”,诗人仰望苍穹,虽然未能完成全部的祭祀仪式,但他心中充满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期盼。这里的“洪钧”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巨大轮盘,象征着宇宙的运行规律;“书云”则是引用《尚书》中的典故,表达对上天的敬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其深邃的人生哲学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盱眙南山湄,泗城浸如臼。
雉堞宛然围,流波荡缺口。
城心矗浮屠,晃朗存户牖。
想当水未潴,山城大于斗。
洪涛倾天吴,巫支祁骇走。
遂使妇子居,竟作蛟鼍薮。
导川顺水性,神禹功不朽。
水由地中行,妙用传希有。
后乃违厥度,湮水水失守。
宣防英哲能,法鉴千载后。
长空松风回,凭轩惆怅久。
掘地伊何人,注海重搔首。
门开星湾北,郡抱沙洲面。
旬日风四霾,晨容豁一变。
融融霁气中,野旷山葱茜。
我与匡庐君,始以真相见。
兜罗罥半腰,玉帘垂一线。
濛濛嘘淡白,吞吐青瑶片。
大哉肤寸泽,端可六合遍。
顾以晴翠光,洗我连宵倦。
衡云祷无私,海市祈敢炫。
半日竹舆上,泠风有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