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龙举罢远行,天教此地作长城。
百年草草筹边策,烈戍荒荒按伏兵。
北去黄云垂大漠,南来白日澹神京。
平生不信东杨略,阳武谋成劝息征。
榆木龙举罢远行,天教此地作长城。
百年草草筹边策,烈戍荒荒按伏兵。
北去黄云垂大漠,南来白日澹神京。
平生不信东杨略,阳武谋成劝息征。
这首诗描绘了榆木龙(可能指古代某种军事器械)完成使命后,被安置在一处成为边防要塞的情景。诗人感慨万分,认为这个地方原本是自然景观,却被赋予了军事防御的重任。他反思历史上的匆忙边疆策略,以及在此地驻扎的士兵们艰苦戍守,严阵以待的场景。
诗中提到北方的大漠黄沙,阳光南下时显得京城神韵淡然,暗示了边关的偏远与艰辛。诗人表达出对过往战争的怀疑和对和平的向往,引用“东杨略”和“阳武谋”,暗指历史上某些军事行动,最后以“阳武谋成劝息征”表达了希望停止征战,追求长久安宁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着对历史变迁、边疆戍卫与和平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