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
卧晚不曾抛好夜,情多唯欲哭残春。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
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
卧晚不曾抛好夜,情多唯欲哭残春。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图画,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深切感慨。
"恶怜风景极交亲,每恨年年作瘦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丽风景的留恋和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飞逝、自己逐渐衰老的哀愁。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个因年岁增长而日益瘦弱的人,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卧晚不曾抛好夜,情多唯欲哭残春。"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心中充满了对美好春光即将逝去的哀伤之情。他渴望把握住这短暂的美好时刻,却又感到无力,只能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不舍和无奈。
"阴成杏叶才通日,雨著杨花已污尘。"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末的景象:杏树的叶子在阴霾中逐渐长大,而杨花则因为连绵的细雨而变得脆弱,容易沾染上尘土。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和易逝。
"无限后期知有在,只愁烦作总戎身。" 最后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时光的无限忧虑,尽管知道美好事物还将继续存在,但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却如同沉重的甲胄一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理解与感慨。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
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
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亦有英君御区宇,终日忧勤思下土。
贤妃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一朝大运合崩颓,三宫九市横豺虎。
玄宗西幸路仍迷,宜白东迁事还沮。
我来骊山中哽咽,四顾徬徨无可语。
伤今吊古怀坎轲,呜呼其奈骊山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