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
苍黄忧患中,邂逅遇于此。
去年服初除,听赦相助喜。
看君数归月,但屈两三指。
茫然冬更秋,一笑非愿始。
篮舆杨柳下,明月芙蕖水。
僮饥屡窥门,客罢方隐几。
是非评众诗,成败断前史。
时时对奕石,漫浪争生死。
送迎皆幅巾,设食但陈米。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君豪才有馀,我老惫先止。
东城景阳陌,南望长干紫。
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
经过许后日,唱和犹在耳。
新恩忽舍我,欣怅生彼己。
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
相逢知何时,莫惜缣与纸。
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
苍黄忧患中,邂逅遇于此。
去年服初除,听赦相助喜。
看君数归月,但屈两三指。
茫然冬更秋,一笑非愿始。
篮舆杨柳下,明月芙蕖水。
僮饥屡窥门,客罢方隐几。
是非评众诗,成败断前史。
时时对奕石,漫浪争生死。
送迎皆幅巾,设食但陈米。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君豪才有馀,我老惫先止。
东城景阳陌,南望长干紫。
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
经过许后日,唱和犹在耳。
新恩忽舍我,欣怅生彼己。
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
相逢知何时,莫惜缣与纸。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董伯懿归吉州》。王安石以其改革政治和文学上的创新而闻名,他的诗歌也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先,“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董伯懿相互之间的情意与支持。在古代中国,“丧”通常指的是家中的不幸事件,如亲人的去世,而“谪徙”则是被贬官或流放。这里,王安石通过这两个词语描绘出一种彼此理解和共鸣的情感。
接着,“苍黄忧患中,邂逅遇于此”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与友人不期而遇的喜悦。“苍黄”形容的是天气或心情的阴沉,而“邂逅”则指的是偶然相遇。这里强调了朋友间的情谊是无论何种困难都能相互扶持的。
以下几句,“去年服初除,听赦相助喜。看君数归月,但屈两三指。”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记忆。在这里,“服”指的是服丧,即守孝,而“初除”则是指丧期满之后的第一年。同时,“听赦”可能是指朝廷的宽赦令,表示国家对人民的慈善。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与董伯懿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后面的几句中,如“篮舆杨柳下,明月芙蕖水”等,王安石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出他和朋友间的美好时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至于“是非评众诗,成败断前史”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评价和历史判断的深刻认识。这里,“是非”指的是人们的评论和争论,而“成败”则是指事物的成就与失败。这两句话传递出诗人对待名利和世俗评价持有超然态度。
最后几句,如“东城景阳陌,南望长干紫。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等,则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向往。在这里,“东城景阳陌”指的是特定的地点,而“南望长干紫”则表达了一种渴望或憧憬。“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简单愿望,这里的“蔬”可能是指菜园子,而“寄残齿”则是一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能有所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于生活、文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