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
移来种堂下,何尔短局促。
茎青甲未解,枯叶已可束。
芦根爱溪水,馀润长鲜绿。
强移性不遂,灌水恼僮仆。
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
移来种堂下,何尔短局促。
茎青甲未解,枯叶已可束。
芦根爱溪水,馀润长鲜绿。
强移性不遂,灌水恼僮仆。
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赋园中所有十首(其三)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中芦苇的形象,从井栏上的生长,到被移植到堂下的变化,展现了芦苇的形态和习性。"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形象地写出芦苇初生时的茂盛;"移来种堂下,何尔短局促",则表达了对芦苇被限制生长的惋惜;"茎青甲未解,枯叶已可束",描述了芦苇的生长阶段;"芦根爱溪水,馀润长鲜绿",表现了芦苇对湿润环境的喜好。
然而,当芦苇被强行移栽,其天性无法得到满足时,"强移性不遂",诗人借物抒怀,流露出对顺应自然的感慨。"灌水恼僮仆"一句,通过描写照料者的辛苦,侧面反映了芦苇的不易适应。最后两句"晡日下西山,汲者汗盈掬",以日落和汲水者的汗水,渲染出一种田园生活的艰辛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既赞美了芦苇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顺应自然、尊重生命法则的思考。
今夕是何夕,爆竹声相望。
一年今夕尽,明日转韶光。
突兀龙峰子,名家出大邦。
妙龄破万卷,精制擅三长。
豪气冲牛斗,珠玑灿锦囊。
九苞誇哕哕,千顷羡汪汪。
昔振江津铎,门墙桃花芳。
迹熙膺课最,乔擢应星郎。
相见虽云晚,情浓道义香。
东南人万里,聚首饯椒觞。
帘外雪花落,尊前烛焰煌。
誓心家国事,协力共担当。
梗化锄强暴,归心戢善良。
作人先教化,思下首农桑。
拟副明时望,休誇汉世良。
清风遗爱远,千古落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