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拨尽浮云即太清,杳无声臭更何听。
洗心斋戒惟周易,玩意危微自壁经。
逐外万般俱幻妄,静中孤窍出虚灵。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
这首诗《独悟斋为徐牛山次白沙韵》由明代诗人庞嵩所作,展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拨尽浮云即太清”,以“拨尽浮云”象征去除心灵的杂念与尘埃,达到一种纯净无染的状态,如同天空一般清明。接着“杳无声臭更何听”进一步强调在这样的境界中,一切世俗的纷扰与杂音都已消失,心灵得以宁静,不再受外界干扰。
“洗心斋戒惟周易”表明诗人通过修炼内心,遵循《周易》的智慧来净化心灵,寻求内心的平和与指导。而“玩意危微自壁经”则暗示了在静思冥想中,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等道家经典的学习与体悟,理解宇宙的微妙之道,从而达到心灵的升华。
“逐外万般俱幻妄”表达了诗人对于外在世界种种现象的超越,认为它们都是虚幻不实的,只有内在的真我才是永恒不变的。最后,“静中孤窍出虚灵”描绘了在寂静之中,心灵深处的真我得以显现,释放出一种超脱的灵性。
“太阳洞揭中天照,顿失萤光与众星”以太阳穿透云层照亮大地,比喻真理的光芒驱散了心灵的阴霾,使得万物得以清晰可见。同时,也暗喻了诗人通过深入的思考与修行,达到了洞察宇宙真理的高度,使那些看似明亮的外在事物(如萤火虫的光芒)显得黯淡无光,凸显了内在精神世界的伟大与光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心灵净化以及宇宙真理的追求与领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与深刻见解。
越台西麓城西阿,琪宫宝塔高嵯峨。
中有菩提几千岁,琼枝贝叶霄云摩。
风幡无意随舒捲,佛日相轮几回转。
昔年衣钵今属谁,昙花落地和□软。
欲缘绣黼问金针,且喜山门幽更深。
岩窝正在苍岩畔,密竹丛中路可寻。
荜门瓮牖天光辟,蜗文蠹迹生苔壁。
连袪六七同素心,共息岩窝究羲易。
主人茶果城中回,道说东君消息来。
相忘静对蒲团坐,欲去不去长徘徊。
年来欲结栖霞侣,况值山门今得主。
苏公留带分已深,我亦留题作筌语。
小溪湾。引扁舟几曲,风景未荒寒。
密筱圈篱,深芦倚岸,斜照人语柴关。
绕村径、桑麻渐了,晚树外、黄叶当花看。
罨画人家,光阴似醉,鸡犬皆顽。
此地谁知魏晋,笑估帆来去,空羡桃源。
绿剪葵根,红馀稻粒,秋到还忆家山。
乍飞梦、烟波旧隐,又海天、催月角声残。
一夜吴江枫冷,老屋霜团。
虎山桥下水。问几时销尽,伤春清泪。花前旧吟袂。
绕阑干如梦,东风还是。
相思未寄,荐青尊、高寒自倚。
恁飘零、画角声中,忍见送春桃李。何意。
烟横雪乱,数点芳心,为谁憔悴。苔茵漫缀。
无人见,断魂地。
叹垂垂一树,江南遗恨,不到灵均楚佩。
但黄昏、写照空池,两三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