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
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
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
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
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
夜闻屋山落,昼说城闉闭。
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
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
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
损食存谷神,收心辟邪气。
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
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
学道三十年,愧尔良医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雨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季对农事的影响。首句“晴送麦入仓,雨催谷含穗”展现了雨的双面性,晴天帮助麦子入库,雨天则促使谷物饱满。接着,“共怪天公仁,曲尽老农意”表达了农民对上天仿佛有情的惊讶,以及对雨水适时的感激。
然而,诗中的转折点在于“谁为三日霖,下漉一丈地”,诗人忧虑连续的暴雨导致积水严重,影响了谷物的收割和运输。“百谷争奔流,通川不可厉”进一步强调了水势之大,道路难以通行。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雨势之猛烈,夜晚听到屋瓦落声,白天城门紧闭,生活陷入困境。
面对这场雨灾,诗人感慨“老羸知奈何,脾病尤所畏”,年老体弱者尤为担忧。他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但“中宵得暴下,亭午卧忘起”表明他病痛突然减轻,这得益于医生的建议:“良医过我言,勿药行自喜。”他领悟到顺应自然、节制饮食的重要性,以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平衡。
最后,诗人以“兀然槁木居,油尔元和至”表达自己回归简朴生活的决心,感谢上天并未彻底剥夺,也反思人类应懂得顺应自然的道理。结尾处“天唯不穷人,人则昧其理”揭示出人应从自然中学习智慧,而诗人自谦地说,经过三十年的学习,仍深感良医的教诲之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休洗红,红颜薄命恨难穷。
蛾眉倾国谁家女,十五纤腰媒未通。
金屋盈盈娇白日,锦窗的的玩春风。
戎马一朝生冀北,黄巾万骑满山东。
金缯贱弃如泥土,绝色争擒献镝锋。
火烧野田飞墅鸭,云映东方生螮蝀。
飘零自分身如叶,憔悴谁甘首似蓬。
当时不识门前路,今日能弯马上弓。
妇女何能坚节操,丈夫本自不英雄。
夜光阑,纱窗晓,啼鸟正当户。
春梦岑岑,遍绕天涯去。
恨来还自寻思,五更风雨,应不到、东君去处。
东君处。如有这个风光,应思我难度。
况又东风,早晚萦飞絮。
看看太半韶华,匆匆过了,是谁把、青春孤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