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得霜华秋鲜双,东篱相望未心降。
柴桑不羡陪高节,锦里权教照碧江。
拒得霜华秋鲜双,东篱相望未心降。
柴桑不羡陪高节,锦里权教照碧江。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芙蓉花的美丽与高洁,通过“拒得霜华秋鲜双”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芙蓉在秋霜中依然保持鲜艳的姿态,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接着,“东篱相望未心降”则以东篱比喻隐居之地,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但并未真正降服于世俗,保持了内心的独立与高傲。
“柴桑不羡陪高节”一句,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典故,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暗指诗人并不羡慕那些追求高洁节操的人,而是更倾向于像陶渊明那样,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最后,“锦里权教照碧江”则以锦里(成都)的美景映照碧绿的江水,象征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如同这美景一般,能够照亮人心,传递出美好的情感与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浦芙蓉的描绘,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更寄托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自然生活以及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秦陵汉苑参差雪,北阙南山次第春。
车马满城原上去,岂知惆怅有闲人。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平公今诗伯,秀发吾所羡。
奉使三峡中,长啸得石研。
巨璞禹凿馀,异壮君独见。
其滑乃波涛,其光或雷电。
聊坳各尽墨,多水递隐现。
挥洒容数人,十手可对面。
比公头上冠,贞质未为贱。
当公赋佳句,况得终清宴。
公含起草姿,不远明光殿。
致于丹青地,知汝随顾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