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这是一首描写旅途中的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乡愁。"竹寒沙碧浣花溪"一句,以清冷的竹林、碧绿的河沙和轻舟过水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寂寞的氛围。紧接着,"菱刺藤梢咫尺迷"则展现了道路两旁错综复杂的植物,如同迷宫般难以辨识,反映了诗人行旅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心路历程。
"过客径须愁出入"表明诗人对于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充满忧虑,不仅是对道路本身的担忧,也包含着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居人不自解东西"则显示了当地居民对于方向的迷茫,反映了一种普遍的心态和社会现状。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细数旅途中的景象:书签被药裹封锁,蛛网覆盖;野店与山桥是送别之地,马蹄声响。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观察,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离愁。
最后一句"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则在春日的荒废庭院中寻找安慰。诗人选择暂时沉醉于酒精之中,以逃避现实的苦恼和内心的寂寞。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乡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两翁无恙时,泉当几何深。
公归百年后,泉没不可寻。
道德载一丘,行人知所钦。
流传一字妙,随喜文字淫。
梦语忽变灭,宁为真实音。
堂堂万钟簴,日莫西湖阴。
我欲撼一翁,以慰邦人心。
斯人如斯泉,魂来月同临。
天高无消息,泪落青枫林。
浣花溪头春可怜,两凫一凫飞上天。
晓窗清净易一卷,兄弟过午无炊烟。
大凫白首古人上,小凫绿鬓东风前。
简书不畏畏泥滓,黄金污人须弃捐。
故山民病公所见,门前万里东吴船。
曩时雷电泣真宰,后世儿女成嫣然。
人生固有浪自许,毛发便窥肝胆全。
主家无地置弦索,妾身已为他人妍。
相携感慨一堕泪,唯我与汝非同年。
出门大笑亦不恶,此意嘿寄飞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