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
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
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
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
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
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
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
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
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
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
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
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
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
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
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
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
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
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秉礼在游玩珠洞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友人子乔的离别情景。首句“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展现了洞穴深邃而险峻的特点,接着“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刻画了洞中奇特的自然景象,犹如天开地裂,令人惊叹。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和历史的沉淀,而“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文化传统的追寻。诗人感慨“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表明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聚会中,他们“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饮酒谈笑,然而“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又暗示了离别的到来,帆影渐远,让人心生惆怅。夕阳西下,“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增添了离别的凄美氛围。
最后两句“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子乔的不舍之情,感叹良辰美景与知己相聚不易,更显得离别之痛。“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更是点明了主题,道出离别之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山水洞穴之美,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㕙健走何如獐。
不知聚族加束缚,妙手乃有明山张。
生来阿㕙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
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
人生切勿恃一技,善走古有执盖郎。
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
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
只今红绡莹玉管,何人解发千古光。
明张眼前第一手,嗟嗟阿㕙孰能走。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