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玩珠洞燕集送别子乔之镇安》
《玩珠洞燕集送别子乔之镇安》全文
清 / 李秉礼   形式: 古风

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

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

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

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

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

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

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

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

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秉礼在游玩珠洞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与友人子乔的离别情景。首句“下瞰无底潭,上压千寻壁”展现了洞穴深邃而险峻的特点,接着“石柱忽倒垂,一洞破青碧”刻画了洞中奇特的自然景象,犹如天开地裂,令人惊叹。

“山空人语响,径古苔痕积”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和历史的沉淀,而“既瞻米老像,还求范公迹”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文化传统的追寻。诗人感慨“旷怀耿至今,风流缅似昔”,表明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聚会中,他们“浊醪共斟酌,杂坐云根石”,饮酒谈笑,然而“回瞻隔浦帆,隐隐没沙碛”又暗示了离别的到来,帆影渐远,让人心生惆怅。夕阳西下,“水风时吹衣,斜阳澹将夕”,增添了离别的凄美氛围。

最后两句“偶涉已浩浩,欲去仍恻恻”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子乔的不舍之情,感叹良辰美景与知己相聚不易,更显得离别之痛。“良会不可常,况值远行客”更是点明了主题,道出离别之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山水洞穴之美,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作者介绍

李秉礼
朝代:清

李秉礼(1748-1830),字敬之,号耕云、松甫、韦庐,又号七松老人。祖籍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诗人。官刑部江苏司郎中。诰授中宪大夫,驰封光禄大夫,与父李宜民、子李宗瀚被称为“李氏三代红顶子”。有《韦庐诗》内集、外集。
猜你喜欢

徽宗皇帝诗联扇面御书赞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遇物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愿扬仁风,慰彼涂炭。

(0)

范文正问医帖赞

元气在天,日星系焉。骨鲠在身,四体恃焉。

王国之干,公实似焉。有炜翰墨,抑其细焉。

是书之传,自尹氏焉。历年虽多,人争毖焉。

彼名家者,众或弃焉。胁肩夏畦,亦何利焉。

一卷之师,览者愧焉。

(0)

病中试张观笔

淮上霜浓衰草黄,阿㕙健走何如獐。

不知聚族加束缚,妙手乃有明山张。

生来阿㕙素狡狯,何术聚致如驱羊。

拔豪撷颖不敢惜,一一顺听伏且僵。

人生切勿恃一技,善走古有执盖郎。

不惟平地傅两翼,仍以俘馘浮长江。

一朝发愤辽东岸,逝水亦复随浮梁。

只今红绡莹玉管,何人解发千古光。

明张眼前第一手,嗟嗟阿㕙孰能走。

(0)

林文节定力帖赞

公以好古兼博识,固宜著声于翰墨。

予观此帖,实在京师之定力,是时盖初扫元祐之迹。

使其不为三子之累,则后日之笔当不至于轻掷也。

(0)

杜正献与欧公书简帖赞

厚德如祁公,黄钟大镛,和乐且雍。

尊贤如六一,朱弦疏越,三叹庙瑟。

道比志叶,不胶而漆。

顾中外之虽异,犹同堂而合席。

思遗迹而不可见,幸二贤之为时出。

所以前乎此则致太平之明效,后乎此则赞受遗之定册。

既以广元气之运,亦以寿斯文之脉。

然则湍濑无纵鳞,风枝无宁翼。

涵养成就,见此辅弼,故后世尤得以归功庆历也。

(0)

紫微花

凡卉同资造化工,紫微元不待东风。

明霞绚烂琼为蕊,晓日离披绮作丛。

尘境断无青琐隔,仙姿元与赤城通。

最怜耐久堪承露,谁道花无百日红。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