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信到孤山,冰雪肌肤不觉寒。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一枝春信到孤山,冰雪肌肤不觉寒。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这首诗《题和靖观梅图》由元代诗人吴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的独特风姿与诗人对其的深深喜爱之情。
首句“一枝春信到孤山”,以“春信”点明梅花虽在严冬,却已悄然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而“孤山”则营造出一种清冷高洁的环境氛围,暗示梅花生长于幽静之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次句“冰雪肌肤不觉寒”,运用比喻手法,将梅花比作“冰雪肌肤”,不仅描绘了梅花外表的洁白无瑕,也暗示其坚韧不屈的品格,即使在严寒中也能保持其清雅之气,不为外界环境所动摇。
第三句“月下水边看未足”,进一步渲染了赏梅的氛围,将赏梅地点置于月光下的水边,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与赞叹,即使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下,仍觉得不够过瘾。
最后一句“折来更向手中看”,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达到了极致,不仅在远处欣赏,甚至亲自折下一枝,将其带回家中,再次细细品味。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珍爱,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不随黄鹤起烟波,应笑无成返薜萝。
看尽好花春卧稳,醉残红日夜吟多。
高添雅兴松千尺,暗养清音竹数科。
珍重仙曹旧知己,往来星骑一相过。
元戎车右早飞声,御史府中新正名。
翰墨已齐钟大理,风流好继谢宣城。
从军晓别龙骧幕,六骑先驱嘶近郭。
前路应留白玉台,行人辄美黄金络。
使君下马爱瀛洲,简贵将求物外游。
听讼不闻乌布帐,迎宾暂著紫绨裘。
公庭日夕罗山翠,功遂心闲无一事。
移书或问岛边人,立仗时呼铃下吏。
事业初传小夏侯,中年剑笏在西州。
浮云飞鸟两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