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头初日照西檐,树底蔫花夜雨沾。
外院池亭闻动锁,后堂阑槛见垂帘。
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树头初日照西檐,树底蔫花夜雨沾。
外院池亭闻动锁,后堂阑槛见垂帘。
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尽时节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过去的惆怅和不舍。
"树头初日照西檐,树底蔫花夜雨沾。" 这两句写出了春末时节,阳光透过枝叶照在西边的屋檐上,而地上的小草因夜间的细雨而变得湿润。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外院池亭闻动锁,后堂阑槛见垂帘。" 这两句则转向室内环境,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到了春末的寂静与孤独。池亭中的水声似乎响起了关闭的声音,而后堂的栏杆旁挂着的帘子也给人一种封闭和隐退的感觉。
"柳腰入户风斜倚,榆荚堆墙水半淹。"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特有的景象,细长的柳枝随风摆动,似乎在依偎着门户;而榆树的果实已经成熟,堆积在墙根,墙边的水也只是浅浅地覆盖。这一切都显示出春季的生命力正逐渐走向尾声。
"把酒送春惆怅在,年年三月病厌厌。"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用酒来寄托对春天即将逝去的不舍之情,每年的三月份,这种春尽时节总会让人感到心中有无名之痛。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细描摹和对季节变化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但又易逝去的复杂情怀。
蜡雪初融。正上苑阳回,淑气先通。
霜添衰鬓,兴托归鸿。帝城岁月匆匆。
又时当初度,筵开处、酒绿灯红。
奏清歌,喜嘉平永夜,月满帘栊。
五十年华细数,忆少不如人,意外遭逢。
廿载趋朝,五苗入梦,犀钱绣褓重重。
笑生平卤莽,曾掉臂、蛟窟鼍宫。
漫敲评,无边春色,共醉东风。
司寇风流,归来筑、柳塘花屋。
帘半捲、西山烟霭,北堂丝竹。
洛下耆英年齿会,翠眉低唱颜如玉。
论人间、底事最关情,芳樽绿。敦交谊,羞流俗。
怜旅客,忘荣辱。醉良宵灯火,举觞相属。
已下青衫司马泪,宁堪重顾周郎曲。
愿同君、携手混渔樵,何仆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