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何岑寂,空山晚易阴。
微云数峰暝,幽谷一猿吟。
风果饥遇少,霜枝冷不禁。
引吭当落日,激响度前林。
最恻骚人兴,偏悽远客心。
空斋怀谢守,空复昔时音。
平野何岑寂,空山晚易阴。
微云数峰暝,幽谷一猿吟。
风果饥遇少,霜枝冷不禁。
引吭当落日,激响度前林。
最恻骚人兴,偏悽远客心。
空斋怀谢守,空复昔时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晚景的画面,充满了静谧与哀愁。开篇“平野何岑寂,空山晚易阴”两句,既渲染出一片宁静,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平坦的原野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寂寞,而远处的山峦则被薄雾轻笼,营造出一种空旷与阴霾交织的情景。
接下来的“微云数峰暝,幽谷一猿吟”更增添了一份神秘。细碎的云朵在夕阳的映照下,好像在山峰间缓缓流淌,而幽深的谷地中,一声猿啼,更显得凄凉。
“风果饥遇少,霜枝冷不禁”两句,则从自然界的变化转向对寒冷与饥饿的感受。秋风吹过,果实稀少可得,而树枝被霜覆盖,透露出一种生存之艰辛。
“引吭当落日,激响度前林”中,“引吭”指的是猿啼声随着夕阳而起,而“激响”则形容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增添了一份动感和空间感。
诗的后半部分“最恻骚人兴,偏悽远客心。空斋怀谢守,空复昔时音”表达了诗人的哀愁之情。“最恻骚人兴”说明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对古人生平的深切感慨,而“偏悽远客心”则指出这种感觉在远行者的心中尤为强烈。最后两句,则是诗人怀念过去,空对着冷清的斋室,回想起谢守的往事和昔日的声音,全是无尽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声音的捕捉,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僧夏莫问途,麦秋宜煮饼。
北寺旬休归,长廊六月冷。
簟翻寒江浪,茶破苍璧影。
李侯为我来,遽以归期请。
青衿废诗书,白发违定省。
荒畦当锄灌,蠹简要签整。
挽衣不可留,决去事幽屏。
天恢猎德网,日饎养贤鼎。
此士落江湖,熟思令人瘿。
胸中吉祥宅,膜外荣辱境。
婆娑万物表,藏刃避肯綮。
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
古来惟深地,相待汲脩绠。
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
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
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
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
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
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
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
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
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
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
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伤。
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
斯言虽有激,疑其未通方。
忧心无时已,徒枉憔悴乡。
寓物傥适意,何须动悲凉。
况复循吏政,和声入封疆。
抚俗时用乂,事亲日尤长。
萱草岁岁盛,此乐安可量。